《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大乘义章》的佛性说(5)

分享到:

亦可说有佛性。慧远如此的了解佛性,与吉藏、法藏、澄观等的观点
大致相同。(注 35)
(四)对果分二:
 
   一法佛性,二报佛性。法佛性者,本有法体,与彼法佛体无增
   减,唯有隐显净秽为异。...报佛性者,本无法体, 唯于第八
   真识心中,有其方便可生之义。(注 35)
 
   佛性若依二种佛身而言,有法身的佛性和报身的佛性。法佛性与
法身佛的法体无有差异,仅有隐显净秽的不同,如同矿中金与治炼出
的黄
──────────────
注 31:参阅释恒清,《佛性思想》, 东大图书,1997,页 253-271。
注 32:湛然是天台宗第九祖,他在《金刚錍》中力辩无情有性。 参
   阅释恒清,「无情有性与深层生态学」,《佛教与社会关怀
   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6,页17-42。
注33:《大乘玄论》卷三,《大正藏》卷45,页40下。
注34:《大乘义章》卷一,《大正藏》卷44,页472下。
注35:吉藏在《大乘玄论》卷三说:「以依正不二故,众生有佛性,
   则草木有佛性。」(《大正藏》卷 45,页 40 下);法藏在《
   探玄记》卷十六说:「圆教中佛性及性起,皆通依正。是故成
   佛具三世间。国土身等皆是佛身,是故局唯佛果,通遍非情。」
   (《大正藏》卷 35,页405 下 -406 上);澄观在《大方广佛
   华严经疏》卷三十说,「若以相从性,第一义空无所不在,则
   墙壁等皆第一义空,云何非性?」 (《大正藏》卷36,页280
   中。)
注36:《大正藏》卷44,页473上。
 
 
             36页
 
金本质上并无差别。慧远把此法佛性称为觉,且能起觉照之用。而报
佛性的特性在于其有「可生」之义,慧远在解释报身佛意义时,有更
清楚的说明:
 
   报身佛者,酬因为报,有作行德,本无今有,方便修生。修生
   之德,酬因名报,报德之体名之为身。又德聚积亦名为身。报
   身觉照,名之为佛。(注38)
 
慧远将报佛性视为第八真识心,此真心能方便修行,「可生」诸德,
因而获得的酬报之体,即为报身,亦有觉照之用。法佛性如金矿本具
金性,而报佛性如经过方便提炼出来的金器,两者息息相关。如果众
生不具一切功德的法佛性,纵使有多大的方便修行,根本无法熏发生
出诸德,同样的,若没有「可生」性的报佛性,纵有本具德性的法佛
性,还是不能开显法佛性。这就是慧远说的「无报(佛性)法(身 )
则不显」,亦可说「无法(佛性)报(身)则不立」。
   慧远以「三门」解释佛性时, 将之分成四种:(1)约缘分三,(
2) 约缘就实分三,( 3) 体相用以分三,( 4) 对果分三。 「约缘
分三」包括不善五阴、善五阴、佛果五阴。五阴是构成生命体的色、
受、想、行、识,「不善五阴」是指凡夫的有漏五阴,其为真妄和合
,若摄阴从妄,则落入生死,若摄阴从真,就是真心可称之为佛性。
「善五阴」是指十地中三乘圣人的无漏五阴,为真心缘法而成,当然
更可称为佛性。「佛果阴」是指众生经过修行后证得佛果德的五阴,
与善五阴相同,不过更为圆满。
   「约缘就实分三」,包括染性、净性、非染净性。佛性在生死为
染性,在涅盘为净性,然就实相论佛性时,则其超越染净,故名为非
染净
──────────────
注 37:慧远乃依据《大乘起信论》所说:「从本已来, 有大智慧光
   明义故,自性清净识知义故,遍照一切法界义故,名为本觉。
   」《大正藏》卷 44,页 837 下。
注 38:《大正藏》卷44,页838上。
 
 
             37页
 
 
性。「体相用分三」指真如佛性的「体大」,真如具无量功德的「相
大」,和真心起法界染净的「用大」。(注 39) 「对果论三」指法佛
性、报佛性、应佛性。法佛是体、报佛是相、应佛是用,而应佛性之
用是由「感应」而来。慧远解释应佛有二: 「一者法应,以得现化法
门力故,普门皆现。 二者报应,以本大悲大愿力故,随物异示」,(
注40)可见法佛性、报佛性、应佛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佛性若从「四门」解释时,慧远举出三组,而前二组可互相比照
如下:
 (一)一阐提有,善根人无的佛性-不善阴佛性。
 (二)善根人有,一阐提无的佛性-善五阴佛性。
 (三)一阐提与善根人俱无的佛性-佛果阴佛性。
 (四)一阐提与善根人俱有的佛性-理性佛性。
   上列左边的的四种佛性是《大般涅盘经》在解释一阐提是否佛性
时提出的。(注 41) 一阐提是指「多欲者」,「断善根」、「犯五逆
罪」、 「极恶」的众生。 一阐提是否有佛性曾有不同的说法, (注
42) 虽然在《大般涅盘经》中最后判定一阐提有佛性定可成佛,然而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四说不可言一阐提定有性或定无佛性,而是
或有或无。一阐提属于真妄和合的有漏五阴,从妄染边而言,一阐提
可谓极恶众生,但是从真心边而言,一阐提还是有佛性,这种一阐提
有善根人无的佛性,慧远称为「不善阴佛性」。
   善根人有,一阐提没有的佛性,慧远称之为「善五阴佛性」,因
为居于十地阶位的善根人,经过长期修习净法,才能有无漏五阴,一
阐提未经熏修之前,当然不能说有善五阴佛性。再者,慧远称善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