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以方便权巧来安慰一国之君;而连国君都考虑到是否该素食,即可想见佛教的兴盛普及 [47],这对于后来梁武帝的推行国家佛化运动,自然有正面的影响。梁武帝的力行佛法,是历来帝王少见的,《梁书.武帝本纪》即言:
(帝)笃信正法,尤长释典,制《涅盘(盘)》、《大品》、《净名》《三慧》诸经义记,复数百卷。听览余闲,即于重云殿及同泰寺讲说,名僧硕学、四部听众,常万余人。
并且说他「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食而已。庶事繁拥,日傥移中,便漱口以过。」 [48]《魏书.萧衍传》也说:「衍每礼佛,舍其法服,着干陀袈裟。令其王侯子弟皆受佛诫,有事佛精苦者,辄加以菩萨之号,其臣下奏表上书亦称衍为皇帝菩萨。」 [49]既然武帝是皇帝菩萨,已受菩萨戒,不仅不能食肉饮酒,更见不得他人饮酒食肉,因此在《广弘明集.慈济篇》就见到武帝亲颁〈断杀绝宗庙牺牲诏〉、〈断酒肉文〉。其中〈断酒肉文〉不是为了宣示自己不饮酒食肉,而是以政治力量强制出家众务断酒肉。文章反复殷勤申说,篇幅甚长,兹摘录于下:
弟子萧衍,敬白诸大德僧尼、诸义学僧尼、诸寺三官。夫匡正佛法,是黑衣人事,乃非弟子白衣所急;但经教亦云佛法寄嘱人王,是以弟子不得无言……。若出家人犹嗜饮酒、噉食鱼肉,是则为行同于外道,而复不及。何谓同于外道?外道执断常见,无因无果、无施无报,今佛弟子酣酒嗜肉,不畏罪因,不畏苦果,即是不信因、不信果,与无施无报者复何以异?此事与外道见同;而有不及外道是何?外道各信其师,师所言是,弟子言是;师所言非,弟子言非。《涅盘经》言:「迦叶,我今制诸弟子不得食一切肉。」而今出家人犹自噉肉;戒律言:「饮酒犯波夜提。」犹自饮酒无所疑难,是不及外道……。今日僧众还寺已后,各各检勒,使依佛教,若复饮酒噉肉不如法者,弟子当依王法治问! [50]
〈断酒肉文〉中亦反复强调食肉者罪报,与诸宿亲长为怨怼,及理事二障难等恶果,今不再赘录。另于敦煌残卷p.2189号,亦可见武帝所撰〈东都发愿文〉:「愿从今以去,至乎道场,生生世世不复噉食众生,乃至梦中不饮乳蜜,无论现前,若覆若兴,毕竟清净」云云 [51];而且武帝所作诗歌中,有一首名为〈宴诗〉云:
止杀心自详,胜残道未遍。四主渐怀音,九夷稍革面。世治非去兵,国安岂忘战。钓台闻史籍,岐阳书记传。 [52]
从筵席上的素馔,也能联想到天下还不免动用武力,政治尚未臻于四海一家的太平境地,不过他还是有自信使外族接受感召而名垂青史,可以说是极正信的佛教拥护者了。
继梁武帝之后,同时代北齐文宣帝也请僧稠授菩萨戒,下令断酒禁肉,《续高僧传》卷十六〈僧稠传〉云:
稠年过七十,神宇清旷,动发人心。敬揖情物,乘机无坠。帝扶接入内,为论正理,因说三界本空,国土亦尔,荣华世相,不可常保;广说四念处法。帝闻之,毛竖流汗,即受禅道……,尔后弥承清诲,笃敬殷重,因从受菩萨戒法,禁酒断肉,放舍鹰鹞,去官畋鱼,郁成仁国。又断天下屠杀,月六年三敕民斋戒,官园私菜,荤辛悉除。 [53]
又在《全隋文》,尚可见到隋文帝制诏断屠,由于文帝自幼成长于寺院中,对佛教甚感亲切,所以即位后,分别于开皇三年、仁寿三年颁布〈敕佛寺行道日断杀〉、〈生日海内断屠〉二诏:
好生恶杀,王政之本。佛道垂教,善业可凭。禀气含灵,唯命为重,宜劝励天下,同心救护。其京城及诸州官立寺之所,每年正月、五月、九月,恒起八日至十五日,当寺行道,其行道之日,远近民庶,凡是有生之类,悉不得杀。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但风树不静,严敬莫追,霜露既降,感思空切!六月十三日是朕生日,宜令海内为武元皇帝、元明皇后断屠。 [54]
正月、五月、九月三个月为斋月,原是根据《梵网经》卷下:「于六斋日、年三长斋月,作杀生、劫盗,破斋犯戒者,犯轻垢罪」 [55]而来。依照《事物纪原》卷十〈律令刑罚部.断屠〉云:
唐《刑法志》曰:「武德二年,诏断屠日不行刑。」《会要》曰:「武德二年正月二十四日诏:『自今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及每月十斋日,并断屠。』」按此则是断屠之制起于唐高祖也。杜佑(佑)集历代沿革事为《通典》,前此无文,而首载武后圣历二年事,验此可知也。宋朝因之,临时限日云。 [56]
《事物纪原》所谓「断屠」,只针对处决人犯而言,可以确信它乃前承隋文帝诏书中「有生之类,悉不得杀」的精神而来,因此断屠之制自不始于唐高祖。
在君主专权时代,国君一言一行,动见观瞻,凡上有所好,下必有甚焉者,而由于帝王敕断荤腥,自然使得素食风气更深入民间。有关素食的发展情形,王仁湘《民以食为天.素食清供》已作说明,今特节摘,以为本节之末:
素食有久远的历史渊源,但作为一个菜系的形成,当是在宋代才开始的。……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以及唐代昝殷的《食医心鉴》虽也提到过一些蔬食的制作方法,但那些蔬食与后世的素食还不能相提并论。到北宋时,都市中出现了专营素菜素食的店铺,《梦粱录》所载市肆素食就有上百种之多。这时的素食研究著作也较多,林洪的《山家清供》一书,就是一本以叙述素菜素食为主的食谱。他还着有《茹草纪事》一书,收录了许多有关素食的典故与传闻。还有陈达叟的《本心斋蔬食谱》,也是一部极力提倡素食的著作。明清两代是素菜素食的进一步发展时期,尤其是到清代时,素食已形成寺院素食、宫廷素食和民间素食三个支系,风格各不相同。宫廷素菜质量最高,清宫御膳房专设素局,能制作二百多种美味素菜。寺院素菜或称佛菜或福菜,制作十分精细,蔬果花叶皆能入馔。民间各地都有一些著名的素菜馆,吸引着众多的食客……。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