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卧病半年,终未清快。近复以风毒攻右目,几至失明,信是罪重责轻,召灾未已。杜门僧斋,百想灰灭,登览游从之适,一切罢矣。 [82]
苏轼〈与米元章〉书还说到:「某昨日饮冷过度,夜暴下,旦复疲甚。食黄蓍粥甚美。」 [83]前文已提过粥有十利,僧家早斋皆食粥,而苏轼、陆游基于调养也吃粥,因此下面再引《梁溪漫志》卷九〈张文潜粥记〉条,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粥的益处,也更可以明白古人的素食养生观:
张文潜〈粥记赠潘邠老〉云:「张安道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妙齐和尚说:『山中僧每将旦一粥,甚系利害;如或不食,则终日觉脏腑燥渴,盖能畅胃气,生津液也。』今劝人每日食粥,以为养生之要,必大笑。大抵养性命,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正在寝食之间耳。」或者读之果笑文潜之说;然予观《史记》,阳虚侯相赵章病,太仓公诊其脉曰:「法五日死,后十日乃死,所以过期者,其人嗜粥,故中藏实,中藏实故过期。」师言安谷者过期,不安谷者不及期,由是观之,则文潜之言,又似有证。后又见东坡一帖云:「夜坐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养胃。僧家五更食粥,良有以也。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尤不可说,尤不可说!」 [84]
(四)、基于发愿追福
人的韧性很强,但有时又显得脆弱异常。当一个人遇到不可抗拒力而处于进退无由、烦恼缠身的状态,觉得自己是那么渺小,那么力不从心时,常会期盼不可思议的大能,或者境界更高的神灵菩萨,给予慈悲救护,而自己也会虔诚立誓,一旦度过艰难,得遂所愿,必定不忘答报,这便是民间常见到的「发愿」。发愿的源起很早,《史记.周本纪》说:「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惧,穆卜。周公乃祓斋,自为质,欲代武王。武王有瘳。」 [85]这是周公祈愿祝祷武王病情康复;又前述汉明帝〈与楚王英诏〉,谓楚王「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亦属一例。再如《明史.后妃传》载胡惟庸谋逆案发,学士宋濂坐长孙宋慎卷入案中,遭逮捕解送至京,论死。马皇后谏曰:「民家为子弟延师,尚以礼全终始,况天子乎?且濂家居,必不知情。」太祖不听。会后侍食,不御酒肉,太祖问其故,对曰:「妾为宋先生作福事也。」于是宋濂终免一死 [86]。
为生者斋素是「修福」;为死者斋素便是「追福」,这即使在皇家也不例外,如唐太宗崩殂,武则天跟其它嫔妃都出家为尼,《旧唐书.后妃传》云:「武皇后贞观末随太宗嫔御居于感业寺。」 [87]类似的情形,其实前朝已有先例,《长安志》卷十〈休祥坊.万善尼寺〉下注云:
本在故城中,周宣帝大象二年置。开皇三年移于此,尽度周氏皇后嫔御以下千余人为尼,以处之。 [88]
另外,前文叙说梁武帝因奉佛虔诚而斋素,不过从武帝所撰〈净业赋〉,还可以发现武帝基于未能及时孝养父母,自责甚深而决意素食:
朕布衣之时,唯知礼义,不知信向,烹宰众生,以接宾客,随物肉食,不识菜味。及织南面,富有天下,远方珍羞,贡献相继,海内异食,莫不毕至。方丈满前,百味盈俎,乃方食辍箸,对案流泣,恨不得以及温凊,朝夕供养,何心独甘此膳,因尔蔬食,不噉鱼肉。 [89]
基本上发愿追福算是宗教信仰的一种习俗,但这里将它从宗教信仰中抽离出来,理由是发愿追福者不一定要对宗教有深入了解,而一般正信佛教徒之所以素食,多半基于救护众生,慈悲不杀,且因此有利于修持,并不是为了某人、某种未了心愿,或是为了感恩忏谢,带有一点功利性在。
谈到士庶发愿追福而斋素,我们从《晋书.孝友传》、《魏书.孝感传》、《南史.孝义传》、《北史.孝行传》、《(新、旧)唐书.孝友传》等,都可见到许多孝子为了替亡父母追福,所以蔬食终身。依照《礼记.问丧》云:「亲始死,……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 [90]又《礼记.间传》说得更详细:
父母之丧,既殡食粥,朝一溢米,莫(暮)一溢米,齐衰之丧,疏(蔬)食水饮,不食菜果;大功之丧,不食酰酱;小功、缌麻,不饮醴酒,此哀之发于饮食者也。 [91]
由此可知,若按传统礼俗,丧家只有在服丧期间素食,服阕即可恢复平时的饮食,因此孝子布衣蔬食,以冀幽赞,即使史书未详记其笃信佛理,也应与佛教从魏晋以后的逐渐兴盛广布有关。在佛经中,宣扬发愿培福的事例相当多,像《地藏菩萨本愿经》〈忉利天宫神通品〉与〈阎浮众生业感品〉就各有一则地藏菩萨于过去阿僧祇劫,为母追福,并立弘誓愿,愿尽未来劫,为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成佛,然后方成正觉的记载 [92]。正因这缘故,直到目前,在我们生活周遭或文学作品中,仍可以见到发愿还愿、修福追福而吃素奉佛的例证 [93]。
五、素食的艺文效应
从单纯的素食,也能延伸到文学艺术的创作及理论上,换言之,不管是创作或理论的发展,都与素食有密切相关之处。今限于篇幅,下面仅举述王维与贾岛两家诗作,然后再进一步探讨诗文评中所谓「蔬笋气」、「翻着袜」的风格及成因。
号称「诗佛」的王维,字摩诘。这是依据《维摩诘经》中有一主人翁,居住毗耶离大城,无始劫来,供养无量诸佛,宿植善本,辩才无碍,深得无生法忍、游戏三昧神通的维摩诘居士而取的 [94],所以王维与佛教关系之深,显而易见;在《旧唐书》本传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