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华严宗 >>

从“十重唯识观”论华严宗与唯识思想的交涉(3)

分享到:

(二)、南北二地道论师的形成及对华严宗的影响

   华严十地品「三界唯心」的说法对中国佛教形成一类重视心识哲学的师说,即是所谓的地论师,传说《十地经论》的翻译上,菩提流支与勒摩那提翻译上出现了歧异,以致分裂为两派。但吕澄以为这只是一种附会之说,如道宣(596-667)《续高僧传.道宠传》的说法,举二译有「有不二不尽」与「定不二不尽」的译文之别,实际上是世亲揉合《十地经》的两个本子而会释之。[11][9]因此菩提流支与勒摩那提的所承背景固有不同,前者是继承无着世亲的学者,后者则兼传禅定之学,但更可能是因为两人所传之弟子的思想差异与争论,构成了中国地论师相州南道与相州北之争,反而成就了所谓「翻译上的歧见」导致地论师的分裂之说。但是由于北地论说的著作,今多已逸失,现存的南地论师的著作,如慧光(468-537)的《华严经义记》,法上(495-580)《十地经论疏释》,亦仅余部分断简残篇,目前现存南地论师最重要且称完整的著作是慧远的《大乘义章》,从它的著作中除了可以看见以南道派的思想外,也可自其所引用片断或者对异说的批评中,得到一些关于北道派思想或者摄论师思想的蛛丝马迹[12][10]。问题是他曾经听过较他年轻的摄论师昙迁(542-607)讲授《摄大乘论》,因此他的思想能否完全代表南地论师不无疑义。

现存记述地论师的思想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献,是天台智顗的《法华玄义》、《法华文句》以及湛然的《法华文句记》以及道宣之<道宠传>。从这些文献来看,隋唐以来便通称地论之两系为南北二道,但何谓二道,湛然称为相州(邺)两道,道宣称为洛下二道。[13][11]

  

   菩提流支门下最有名的为道宠(生卒不详),道宠着有《十地经论疏》,影响北地的佛教甚大,有匠成千人之说,形成了北道派,但后来地论师由于北


--------------------------------------------------------------------------------


--------------------------------------------------------------------------------

 

P.111

 

方两次灭佛的缘故,逃到了南方,受到真谛所译之《摄大乘论》及摄论师的影响,便与摄论师合流。

南道派的勒摩那提传慧光,慧光传法上、道凭(488-559)、僧范(476-555)、昙遵(480-564?)等人,法上传慧远(523-592),道凭传灵裕(518-605),昙遵传昙迁(542-607),形成南道派。[14][12]

 

     从华严经传记或者续高僧传来看,华严二祖智俨虽从至相寺的智正学华严经,但思想真正的重要启发者郄是南道派的慧光,据说他读了慧光的华严疏(现存《华严经义记》一卷)后,领会到别教一乘无尽缘起的思想。[15][13]

(三)、摄论师与地论师的交流及对华严思想的影响

    摄论师的形成,是在真谛译出无着之《摄大乘论》及世亲的《摄大乘论释》之后而形成,如同宇井伯寿所称的,后人常常只注意到真谛自己其实并不那么在意的《大乘起信论》,郄忽略了真谛真正弘扬的乃是《摄论》与《俱舍论》的思想[16][14],那么反过来说,如果《起信论》是真谛的作品,则对《起信论》的诠释,是否得解释为真心缘起的存有论系统,便成可以值疑的了[17][15]。真谛门下得意弟子有僧宗、慧恺等人,慧恺先于真谛而逝,真谛便要其余弟子道尼、智儌等十二人立誓传续二论之香火,勿使断绝。后来这些弟子们及再传弟子果然努力弘扬《摄论》,其最重要的是,影响到上面已经提到过的昙迁。

 

   昙迁本为北方僧人,北周武帝灭佛时逃往南朝,虽曾师承南地论师中的昙遵,但他真正成名郄是因为读了真谛译的《摄论释》并讲授《摄论》之后才开始的,(此外他也讲授、注疏《起信论》《楞伽经》等)因此将他归类为摄论师也无不可,由于他在当时的名望甚高,隋朝兴起之后他回返讲学,文帝请他至长安讲学,连当时已有大名的慧远也列席听他讲授《摄论》,《摄论》思想由之兴盛一时[18][16],但若论师承,昙迁与真谛一系的关连反倒不像他与南


--------------------------------------------------------------------------------


--------------------------------------------------------------------------------

 

P.112

 

道派明显。昙迁带来了研究《摄论》的风气,本身也兼通《地论》,加以他对南道派的慧远也有影响,他的弟子后来也多兼通地论与摄论,这使得摄地论师的区别益加模糊。

 

   所以在华严教学史中,一般都会提到华严思想是继承地论南道派的思想而来的;但如同上述,昙迁所带来的研究摄论的风潮模糊了摄、地论师的分野,加以昙迁仅存的《亡是非论》一卷,被华严二祖智俨以「顺性起」的理由收录于晚年所作《孔目章.性起品明性起章》中[19][17];还有法藏重视《起信论》的理由,如果是将《起信论》解释为《摄论》的另一类补注的话,(如果昙迁的起信论疏存在的话,也许又多了一项证明)那么摄论师对华严宗的影响的确是存在的。

  三、窥基「五重唯识」所表现之唯识思想的特色

  唯识思想有两项重要的特色,一是三性思想,一是心识思想。在「五重唯识」中我们可以见到心识思想是以三性思想为核心而展开的,在三性思想的基础下,心识说之作为遣除执着的工具性应受重视。如果离开三性说而单说唯识,将不合于此处依据无着《摄论》所阐述的唯识思想的特质。而此一理解对于华严宗的心识思想的解读,有其重要的意味。

(一)、三性思想

五重唯识观窥基在《大乘法苑义林章》及《般若心经幽赞》都出现过的,其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上是以依无着之《摄大乘论》中三性思想来论唯识观的五重内容︰1.遣虚存实﹔2.舍滥留纯﹔3.摄末归本﹔4.隐劣显胜﹔5.遣相证性。

一遣虚存实。观遍计所执唯虚妄起都无体用,应正遣空,情有理无故。观依他圆成诸法体实,二智境界,应存为有,理有情无故。无着颂云︰

名事互为客 其性应寻思   于二亦当推 唯量及唯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