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华严宗 >>

从“十重唯识观”论华严宗与唯识思想的交涉(5)

分享到:


--------------------------------------------------------------------------------

 

P.116

 

     真谛长久以来由于其译作,被视为唯识学真心派的代表,但如上田所主张,则认为真谛所传之唯识学由安慧一系而来,则真谛的真心说并不等于如来藏思想的真心说﹔妄心派的代表,一般被认为是玄奘窥基二人所传之护法一系之唯识学。(其实妄心思想自摄地论师的时代已经存在。)从心识观念的内容来进行区分,前者是唯识与如来藏唯心思想未明显分立,是初期唯识的思想,后者则是唯识走出了独特的内容,因而与前期思想有了不同。因此前期的唯识思想,又称之唯识新学或初期唯识学,后期唯识思想则称为唯识古学。[30][27]

 

    何以将真谛视为真心派的代表?在于真谛在所译之世亲《摄大乘论释》把以「如来藏自清净心」解「此界无始时,一切法依止,若有诸道,及有得涅盘」此一说明生死涅盘所依之阿赖耶,释为「此阿黎耶识界以解为性」的「解性赖耶」,使之倾向《起信论》一心开二门之系统,而《起信论》又相传是真谛所译,因此真谛之唯识学被目为向如来藏倾斜之真心派系统。[31][28]

真心派以解性赖耶(或称如来藏藏识)为主体,使得唯识学中的转依课题单纯化,因为转依即是转化阿赖耶之杂染业力识得心识的清净自性﹔妄心派以赖耶唯是杂染,以外受到无始以来「清净法界等流正闻熏习种子」的影响方得转依,但是种子新熏说有其可能陷于无限后退的困难,这使得妄心派的转依有其理论上难解之处。

妄心派虽有转依理论上的困难,但这至少保障了唯识的独特地位,也令后人视此为唯识学的正统。而真心派与如来藏思想间的暧昧关系,不论其为自觉或不自觉地借用如来藏思想,但就在缘起论的课题,使得如来藏缘起代替了唯识之赖耶缘起,也是理论上的一种可能性的结果且是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但是无论真谛真心派之意义,是否真的代表初期唯识学的思想,抑或混杂了如来藏的理论,真谛之唯识学的确影响了摄地论师并及于唐代的华严思想。


--------------------------------------------------------------------------------

四、真谛、《起信论》与华严思想的关系

   由摄论师而地论师,由地论师而华严宗,也从《起信论》对华严的影响,我们便有理由重视真谛思想对华严思想的影响。然而真谛思想的解读,向来是将之视为真心缘起说的系统,而与玄奘窥基之妄心缘起系统被视为对立,但即便是真心缘起系统,真谛是否仍应被归为无着世亲一系唯识学的一种合理的解释系统?抑或由于其向如来藏系统靠拢,便不得视之为瑜珈行派的正传?但如何判断如来藏与瑜珈行的距离,本就是个众说纷纭的局面。为了不想把问题扩大到整个印度心识哲学的大问题,本文目下便仅处理真谛思想的解读问题及其与《起信论》之间的关系。

 

     真谛思想的解读,牟宗三之《佛性与般若》在义理的洞察上有其卓见。他从摄论之「无始来界,一切法等依」,「界」字之分析,判断真谛是与如来藏思想合流,并就真谛译之《摄论释》之「解性赖耶」,还有真谛译之《十八空论》等,牟宗三推论出真谛思想的特质。牟氏看到真谛重视「真心」或如来藏思想的倾向,他认为前后期的唯识思想经《起信论》的「一心开二门」发展至华严,心识观念作为「一切法作根源的解释」的「分解」路线已臻顶峰[32][29]。可是关于《起信论》是否是真谛的作品的这个问题,牟宗三并未明言,加以其与真谛所专弘的《摄论》有一定的差距,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本论可否视为真谛思想的代表,以及华严宗如何看待《起信论》,如何受其影响,是仍有问题而留待解决。

 

   另一关于真谛思想具有代表性的解读,则是上田义文对于真谛思想方是初期唯识学真正代表的论述。其思想的重点乃在强调初期唯识思想,是透过三性思想为中心与般若空思想融合的思想特质。[33][30]而三性思想的重视,正是《摄论》的重点。陈荣灼曾作〈论唯识学与华宗之「本性」--对《佛性与般若》之两点反思〉立于上田义文的立场,对于《佛性与般若》中所提出的部分观念作出反省,重申真谛思想是唯识古学的代表,而不等于如来藏缘起的


--------------------------------------------------------------------------------


--------------------------------------------------------------------------------

 

P.118

 

主张。[34][31]

 

     但陈文所没有提到的是,关于《起信论》是否必定须解为如来藏缘起系统的问题。因为如果《起信论》真是真谛所作,那么以真谛之弘扬唯识思想之志来看,历来将之视为代表如来藏缘起思想的解释系统,便成可疑之事。反过来说,如果《起信论》真是真谛的作品,而其解读方式是以上田义文对真谛的理解来解读的话,那么,它便是真谛所传之瑜珈行思想的另一种补充说明,如此便不必然须解为如来藏缘起思想,即便解读为与如来藏和合的思想,那也应同于真谛在《摄论》中或者《十八空论》中所表现的那种空有融合的基本形式。

 

     这个假设较难成立的部分是,《起信论》是以心识中心而非如《摄论》之以三性中心,故较难依于上田义文由之论证《摄大乘论》的型式,来说明它是空有融合思想的结果,而就《起信论》的内容看来,的确是近于《楞伽经》系统的心识哲学,同时也未见三性之说出现于其中。

 

    但如果我们进行另一假设性的推论:《起信论》有无可能是真谛的弟子或摄地论师思想的结果?依宇井伯寿的考证,《起信论》首次被引用,是在智顗隐居天台山之前所作的《小止观》(575)就被引用,因此《起信论》应是在568年智顗来至金陵说法之时便已出现,真谛大约殁于569或570,因此就《起信论》出现的时间来看,它与真谛的关连性之可能是存在的,当然也不无可能是其弟子的作品。[35][32]不过,宇井伯寿批评依隋沙门法经等所撰之《众经目录》[36][33]中认为《起信论》为当时中国僧人假托马鸣所造的说法,以及此一说法如何为后人所沿袭误解[37][34],他认为《起信论》应该还是真谛的译作,其译出的时代应为《历代三宝纪》所记载的太清四年(550),而非僧恺之<论序>所载之承圣三年(554),因为智恺的序已被考证出是后代之伪作。但是宇井伯寿的说法并非完全解决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