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台湾佛教 >> 研究 >>

台湾佛教界学术研究、阿含学风与人间佛教走向之综合省思(下)(8)

分享到:

 
  笔者以为,传统的中国佛教,无论其形式多么不合印度「佛法」的外貌,在将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流中,毕竟已经实际造就了许许多多的贤圣高僧大德,利益了无量无边的有情众生,也深深影响了中、日、韩三国文化的诸多层面。比起到目前为止只能培养出通俗弘法师、慈善家和佛教学者的「人间佛教」来说,传统的中国丛林佛教,无论如何总要强上百千万倍。
 
  笔者十分肯定,慈善事业、教育学位和通俗弘法,自有它们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和价值,但那毕竟不是佛法的大根大本所在。佛法的根本,奠基在加行位和见、修、无学位的无漏圣道上。僧团中如果缺少了慈善家和博、硕士,中国的佛教并不会因此而衰亡;但若少了大乘悲智双运的无漏圣道,中国佛教便名存实亡了。藏、缅、泰、锡等佛教僧团之所以受到高度的尊重,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去参学,显然不是因为他们有举世闻名的慈善家与佛教学者,而是因为他们有许多定慧成就的高僧大德。
 
  上述道理虽然显而易见,但是,水流湿,火就燥;烦恼的众生喜爱轮回,贪欲的人类热爱人间;这是世间不易的常情。自古以来,无论祖师大德多么强调「住兰若,修定慧」的重要,有勇气耐得住艰困、平淡与孤寂,并且坚决朝向解脱道迈进的行者,毕竟总是凤毛麟角。
 
  可是,纵使二千年来不曾有祖师大德提倡过「人间佛教」,迎合世俗的「人间佛教」还是自自然然地发展出来了。《道德经》说得好:「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同样地,僧团中证道的成就者少了,学佛者修证无门,世俗的「人间佛教」必然应运而生。
 
  这是时下世间人心的共同趋势,即使佛陀出世,恐怕也难以挽回。因为机法总须相扣,佛陀只有在人心普遍纯朴敦厚、向往解脱、追求正觉的时空中应化而降生,才派得上用场;导向正觉与解脱的佛法也只有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才能发挥它们真正的效用。阿姜查就曾经感慨地说: 
  世间就是如此。如果你尝试过简单、修习佛法且平静的生活,他们会说你怪诞、反社会、妨碍社会进步;他们甚至会威胁你。最后,你可能会开始相信他们,并且回到世俗的方式,愈陷愈深,直到无法摆脱……。这便是社会的趋势,并不珍惜佛法的价值。(145)
 
  毋庸讳言,「人间佛教」之所以一呼百应,并不是因为它比传统的佛教更纯净、更理性、更完美、更符合佛陀的本怀;而是它更能满足现代一般社会大众的世俗心理需求,更切合国家政经体制的现实考量。
 
  所以,在台湾佛教未来的发展中,「人间佛教」大行其道早已经是预料中的事了。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或许只是设法保住中国佛教那股堪能培育圣道清流的传统,为后世有缘众生留下一线解脱与正觉的生机。
 
  倘若我们仍然认同现量的空慧是佛教最值得引以自豪的不共特色,倘若我们依然承认传统的中国佛教曾经培育出无数定慧成就的菩萨圣众,那么在我们提倡「人间佛教」作为广大接引众生方便的同时,是不是也该考虑努力振兴重视禅修的中国丛林佛教传统?
 
  当我们耗资百亿信施创办过剩的民间大学、研究所和医院的同时,是不是也该拿出微不足道的一亿辟建几个真正理想的禅修道场,好让有心禅修的僧尼可以免除后顾之忧,精进办道?
 
  当我们不断鼓励、资助年轻的莘莘僧众十年寒窗攻读博、硕士学位的同时,是否也该劝勉并资助他们趁着年轻力壮,花三、五年时间,在戒、定、慧学上好好打一点基础?
 
  当我们舍弃自家宝藏不顾而远走他乡求法的同时,是否也该考虑学而时习华夏祖师的至理言教——或精研律典,自律化他,整饬僧团;或以念佛法门净障积资,一面强化大乘发心,奠定大乘三学的基础,一面系心一佛,专称名号,循序趋入「事一心」与「理一心」的定慧心境;或以科学的哲学赋予深广圆融的「华严法界观门」、「十玄门」新的时代意义;或闻思修习天台止观,并以南传与藏传的定慧之学调整、充实「天台止观」的理论架构;或向上一着,反观自心的明空体性,参究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延续三世诸佛的法身慧命。
 
结论
 
  俗语云:「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同样地,「圣贤本无种,华僧当自强。」中国的佛教虽然传承自印度,但主要还是凭着祖师们无比的智能与毅力开创出来的。
 
  现在,传统的中国佛教虽已式微,但完整的基础还在,夙昔的典范犹存。只要我们有信心,能随顺个人的禀赋因缘,依循传统佛教的各宗法门,以中国佛教为主,以藏传与南传佛教为辅,齐头并进,那么华夏祖师冷落凄凉的门庭得以稍稍光大,依旧指日可待!

 

后记】
 
  在以「人间佛教」为主流的台湾佛教界中,发表这样一篇「教界省思」的论文,不难想象,将会招来多么强烈的反弹和非难。但我心安理得,因为我作了我认为应该做的事。
 
  和任何一位虔诚感恩的佛教徒一样,对于教界,我有一份很深的关怀。基于这一份关怀,体弱多病的我,戒慎恐惧地写了有生以来第一篇批判意味较浓厚的文章。口诛笔伐不是我的天性,我是不得已的;逻辑思辨非我所长,这篇文章是硬着头皮勉强完成的。我只是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写一篇为汉、藏佛教平反的文章,如果不写,便对不起自己的所学和宗教良知。至于这篇文章的论点是否公正客观,是否合理有据,相信教界自有公论。
 
  《道德经》说:「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非君子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如今,我使用了「不祥之器」,发表了这篇评论「希望教界给我批判」的印老思想和「人间佛教」走向的文章,希望它是一剂「苦口良药」,能为教界带来些许正面的影响。否则,半载的劳神苦思和辛勤笔耕,到最后换来的,也不过是「善道除名,恶道挂号」罢了。得偿失乎?得不偿失乎?
 
  憨山诗云:「万法唯心造,千途一念差,不知未起处,苦海正无涯。」生命的根本问题源自内心,也只有在个人内心的最深处,才能获得彻底圆满的解决。自利如此,利他亦然。因此,与其穷究如一毫之玄辩,不如翱翔于无边心性之太虚,与其竭立如一滴之枢机,不如悠游于无际法性之巨海。庄周《大宗师》说得好:「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且把一切人我是非、功过罪福都一并消融入明空无别的法性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