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修持法门 >> 密教法门 >>

藏传密教述要(10)

分享到:

佛经上有时说“唯心”,如说“三界唯心”,有时又说唯识,如说“万法唯识”。当初佛开始说法,只讲唯心,后来菩萨弘法,为了当机,依之造论,才讲唯识。心和识,有同有不同,是一又非一。说心,大都是就本体而言,它的含义是无分别的,无相的,无为的;说识,大都是就作用而言,它的含义是有分别的,有相的,有为的。那么“心”和“识”究竟是一是二?这可以水为喻而推究之。无分别之心,喻如无波之水。有分别之心,喻如有波之水。若知波即是水,水与波是一,就应当知,识即是心,心与识不二,波是水之用,水是波之体,若自体而言,则波即是水,故识与心非异;自用而言,则波非是水,故识与心又非一。以图表之如下:?
   如用现在通俗易懂的方法来说明,如下图所表示的两种“心波”现状。
   图一:通常人心意识活动的状态


   图二:学习佛法人观察心意识波动的状态

   A是虚线,表示心体,B是波线,表示意念,C波线中间的凹点,表示意静心空。
明了以上两图,便可知中国佛学,综合大小乘与显密教的理论,认为“全波即水”和“全水即波”的简要原理。由此原理推行,便可知道密宗运用意念(意识)的修法,与显教禅宗“心一境性”的原则,以及般若观空的作用,完全不二。显教是以“波平境净”为极则,密教则以“净化心波”为究竟。因为显教讲金刚般若,而密教则讲理趣般若。如果单以波平境净为究竟,偏之毫厘,便成一潭死水,再不能繁兴大用,而建立升华的生生不已的功用。如果只能为“净化心波”,无妨起用为究竟,倘有丝毫偏差,习染于有,也会致于“动则易死”之迷。因此藏密修法的系统,便有不同于东密之处,以“生起次第”与“圆满次第”作为密法的旨归。“生起次第”以净化意念而繁兴幻有的大用,“圆满次第”以止息心波为归真返璞的究竟。其实,这与天台的三止三观“空假中”的修法次序,也实质相同,不过理论的着眼点与修法入手的起点略有差别而已。这些都是“转识成智”的成就。当然,更高的层次和究竟,还是大圆满的“光明次第”,无水无波,即水即波,它的“脱噶”与禅宗的“顿悟”也是同一境界,它和“转识成智”而成的不同,而是即心而成,即身而成的成就。是从意识的本体——阿赖耶识——真正的心王上即种而成。
   (二)唯识的要义
   法相唯识学把世界上万事万物归纳为百法五位,又把五位百法归结为八识,因而说万法唯识。这八个识都是心体起分别而现出的作用,所以叫做识,识就是了别,了是了解,别是辨别。这层心王的八个识就是:
   第一眼识,是以眼根为所依处,感觉照了各种形色的心。
   第二耳识,是以耳根为所依处,感觉照了各种音声的心。
   第三鼻识,是以鼻根为所依处,感觉照了各种气味的心。
   第四舌识,是以舌根为所依处,感觉照了各种味道的心。
   第五身识,是以身根为所依处,感觉照了各种触动的心。
   以上五种识,统名“前五识”,前五识只了别现在的事物,不能够了别过去未来,对现在的事物,又只能了别外有的形的物质,不能够了别内界的心作用。对有形的物质,又只能直觉他,不能够比知推测。
   第六意识,是普通向过去未来现在内外一切的事物思维了别的心。
这个识,也叫第六识。通常所谓思虑分别,都是这个识的作用。所谓意,是第七识,就是第六识的根,也就是意识的根。这个第六识,以第七识为所依,所以叫做意识。
   意识有五俱不俱两种。五俱意识,是和前五识俱起并生的意识;不俱意识是不和前五识俱起单独发生的意识。五俱意识,又有五同缘、不同缘两种,五同缘意识,是和前五识俱起同攀缘一种境的意识。不同缘意识,虽然和前五识俱起却另外攀缘别的境的意识。不俱意识,也有后意识和独头意识两种。五后意识,是前五识攀缘前境之后继续现行的意识。独头意识,是不和前五识俱起孤独现起的意识。这个独头意识,又分有散位、梦位、狂位、空位四种。散位意识,也就是独散意识,是在日常行动当中,单独发生追忆过去,预想将来,或者比较推度作种种想象分别的意识。梦位意识,是在梦寐当中现起的意识。狂位意识,即神经失常,如狂、醉、痴、疯癫、精神分裂等都属这类意识。空位意识,是收心在色界无色界一切禅空当中,前五识不现起,只有第六识梦缘前境的意识。广义地说,意密也属于空位意识。以上所说可列表于下:

  第七末那识,是以第八识为所依,而又以第八识为,向它恒审思维量度,迷执第八识做实我实法的心。梵语末那,意译为意,所谓意,意思是思量。第七识从无始以来和第八识俱起并生,常恒在根本平等的第八识上起差别,恒审思维量度第八识的能缘作用(见分)是我是我所有,所以叫做末那——意。
这第七末那识就是第六意识的根。第六意识就是听命第七识这个意根的。这个作为“意识”之根的第七识,便是人之所以为人,我之所以为我,以及人之所以“我”。也是我的真正“意”根。唯识学上所谓二能变,佛学上所谓生命的业力,都是由第七识而呈现其显著作用。心理学上所谓下意识、潜意识等等,都是它表现的一小部分。
   第七识和第八识所不同的,就他们的作用说,第七识是就心向内里恒审思量的方面建立的,第六识是就心向外面思维了别的方面建立的,就他们的体性说,第七识是常恒不断的思量,第六识是起灭无常的思量。因而在第七识,意就是识,而第六识是依意的识。比如我们日常思量一件事,这是第六识的作用,而在思量的背后,又有一个意识,知道我正在思量,那就是第七识,就是意根。意根证明第六意识的活动,又支配着第六意识的活动。因为意识总是执第六识为自内我,就是老抓着我字不放,无时无刻不是执着我,我的我的,是我是我,是我所有,因而第六意识活动时,也就常常带着“我”的痕迹而表现自我。
   第八阿赖耶识,是一切诸法的根本,摄持诸法种子的心,梵语阿赖耶,旧译为无设,新译叫做藏。前六识,在熟睡同闷绝等境时,不现起;第七识的性质,有改变,但都不能够不断的摄持一切诸法的种子。第八识,从无始之始,到究竟之终,一类相续,把一切种子不断的摄持着不丧失,所以叫他做藏识。所谓藏,有能藏、所藏、执藏三种意义。第八识能够把一切诸法的种子——就是一切事物所由生的根本原因,包藏在自体当中,所以叫能藏。也就是说,这第八阿赖耶识里,含藏了许多种子,无论是有法、无法、心法、心所有法、色法等等,只要能够生出现行果法的来,都是“种子”。没有哪一样“种子”不是藏在阿赖耶识里,一切法是所藏,阿赖耶识叫能藏,因为它能含藏一切法的种子,所以叫能藏。第八识又是一切诸法把它的种子熏附的所依处,所以叫所藏。也就是说,这第八识,被前七识现行杂染法所熏习,所以前七识是能熏,第八识是所熏。前七识为能覆,第八识为所覆,覆就是盖覆隐没的意思,所以叫所藏。第八识常恒被第七识爱注执着做自我,所以叫我爱执藏。也就是说,第七识的“见分”,相应的我爱心所妄执阿赖耶识的“相分”,以为它是常一不变的主宰,妄执为我,妄生贪爱,第七识为能执,阿赖耶识是所执,是被第七识执以为我,所以叫我爱执藏。图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