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再举一个例子,就美的本质问题而言,美本来就属于超语言、超逻辑、超概念的范畴,非要用语言逻辑和概念去把握,是行不通的。如果进入一种正静定状态,用禅定、妙悟、玄览的方式却很容易把握什么是美的精髓和根本内涵。不但如此,还可以对世俗的是非问题和道德伦理问题也比较容易把握其精髓实质,作出高妙的判断和领悟。因为一旦进入正静定状态,就能够脱离世俗的利害因素导致的执着和偏狭的障碍和认识局限性而能获得超人智的自性的全智、全能的显现。总之,科学和哲学如果没有获得佛学的指导,至多只能达到人智的完美。但是如果能够在高层次佛学见地的指导下,则人智的诸多学科,比如哲学、科学、美学、文学艺术、心理学、社会学等不但可以在人智的范畴中获得充分的智慧发挥,而且可以获得超人智的智慧发挥。可以获得无数的“一览众山小”的超常智慧的领悟、妙觉,对很多在人智范畴中难以领悟的难题和事物也会获得彻悟式的妙觉。
<P> 由于人类认识事物的最根本的方法和最根本的属性是必须借助于某种媒介比如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以及逻辑思维,这就必然导致人类认识和观测事物时只能从事物所显现出来的关系和属性中去认识事物,而不能直悟事物的本体,由此人类得出事物的本体是不能被认识的,甚至干脆否认其存在。或者说事物的本体等于事物所显现出来的全体关系和属性的总和,这是不可穷尽和无限的。这后一种说法实际上意味着人类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自身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所采取的认识态度和对策。人类的智慧和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是否可以超越呢?世间的哲学告诉我们说:不能!而佛法却告诉我们:只要通过正信、正念、正见地正静定修炼,人类这种宇宙生灵是完全可以超越自身的局限而使其智慧获得无限的提升的。
九、佛所倡导的出世之精髓要
(一)远非人世间所曲解误会的狭义的、消极、逃避的出世,反而是主张积极的顺呼天道、因果缘由的最高层次最高境界的入世、救世、渡世;(二)佛所倡导的出世仅仅是去除抛弃阻碍自性显现、导致无明的世俗的肉身感官欲望、享乐和虚荣满足的追求的部分,由此才能在更高层次和境界上提升和肯定人生价值、生命价值并倡导的积极地、精进、认真、勤勉地去追求至高的人生境界;(三)佛所倡导的出世,也不仅不会导致对人生价值生命价值的消极、厌世、逃避、颓废的态度,反而是最彻底最实在的批判并消除任何对人生对生命的消极、厌世、逃避、颓废的态度的、最为完备并能够提供切实可行可操作的智慧法门的学说。佛所倡导的提升和拔高人生价值与境界的修炼的要求远远超过了一切世俗的勤奋和认真所能达到的程度,其勇猛精进勤勉奋发所要求达到的程度是世人所难以想象的。其原动力和深层次的心理内驱和动因不再是世俗常规的那种对感官享乐和虚荣满足的追求所激发出的世俗心理动因和内驱力,而是一种高度升华了的、对至高无上生命价值和境地--至高无上的人生自我完善、无上自在的能够充分彻底的调动激发修炼者勇猛精进奋发向上的驱动力量。这是一种至崇高至清纯的精神力量;(四)佛所倡导的认真求实精神的要求也远远高于世俗世界对认真求实的最高要求。这既是一种高标准、高要求的行事、修为的认真求实精神,又是一种高度智慧的、绝对不会由于认真求实得过度而导致执着于人和事的实相,进而遭致无明的至高妙态度。而世俗的人智所提倡的认真求实却不可避免地会由于执着于世界的实相而陷于无明。(五)出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初期的修炼过程中,为寻求一种相对清静较少外界干扰的修炼环境和条件,二是指修炼者应当在内心和意识中寻求不断的看空和超越世俗之凡心凡念,比如对财色名利和世俗享乐的追求,这第二层含义是出世真正的精髓要义所在。第一层含义不过是一种修炼的方法和策略手段,第一层的含义意味着身的出世。二者是为了达到高度的心灵的出世,即在心性上摆脱俗根,清净六根,五蕴皆空的看空超越所达到的大解脱、大超越、大自在、大圆镜智所显现的至高境地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心性的出世,即内心的看空超越、获得大解脱、大自在的高度正体现了修炼者修炼境地所达到的高度,而绝非形式上的出世和出家。</P>
<P> 为进一步对此进行探讨,有一个问题需要提出来加以特别讨论:佛学所倡导的六根清净、息心净念、五蕴皆空、无挂无住的境界是否真的是不可能实现的?这是否将会导致人类失去任何的心理动机和内驱力而没有了生命的活力,导致人类不可能思考任何问题,甚至人类不可能生存?
这是在世间人们经常发出的诘难,人们往往认为:佛学所倡导的六根清净、息心净念、五蕴皆空、无挂无住的境界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可能这将导致人类失去了任何的心理动机和内驱力而没有了生命的活力,人类也不可能思考任何问题,甚至人类不可能生存,这样的结论表面上看来似乎很在理,实际上却是一种浅见,是一种典型的用人智的局限性来自己划地为牢地看待人的无限潜力和超越性的愚见,息心净念就好比让人类的心性这一球形的水面尽可能好的平静下来,变成一个球形的灵性明镜,从而能够全方位地映照出四围的景色和满天繁星,六根清净则意味着去除肉生对人的障碍和不好的欲望和杂念,使人的心性重新获得空灵。事实上人类的修炼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在不同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飞跃性进展,从而显现不同的奇异的功能,没有达到那个层次的修炼者是不可能体悟和感觉到那个层次的效应的。修炼的层次越高所能达到的六根清净、息心净念、五蕴皆空、无挂无住的状态及其效应也就越高越强。首先是在人的层次范畴中修炼,目标是做一个完人、圣人,再上一个层次就是超越完人、圣人的层次,在那个层次和状态,不但可以六根清净,而且可以逐渐地息心净念、五蕴皆空、无挂无住,既可以呈现出高度的息心净念,又可以显现避谷等相应的奇异功能效应,当然修不到这个层次的人是不会相信也不可能体会到这种效应的。佛学是不主张一开始就要达到很高的六根清净和去掉七情六欲的层次,而是注重首先从世间的修心开始,修心的一个重要关键所在,就是首先要转变整个世俗的信念体系和价值观,还要批判性地继承和利用人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超越和看空了人间世俗建立在七情六欲、功名利禄上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的修炼者,是否就会真的失去了一切生命的活力和冲动而变得消极冷漠、无所作为了呢?如果是这样地超越和看空,那就不是真正的超越和看空,真正的超越和看空不但不会失去一切活力和冲动,而且会更加勤勉勇猛精进但又是清静的、超凡脱俗的去追寻更高的、更充实的自我完善和大自在,追求终极的大圆镜智。那是一种更为巨大的动力和目标。用高度的佛学精髓、正信所转化而成的新的信念体系和价值观将会给以修炼者无可比拟的巨大的精神和心理的激发奋进的力量、获得更为巨大的内驱。历史上诸多不同层次的高僧和得道高人正是进行了这种不同层次的实修亲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