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宗教比较 >> 宗教对话 >>

论佛法、见地和科学及其相关问题(5)

分享到:

   总之,西方文明进步的杠杆是激发和撩拨人性恶的欲望,比如对虚荣和感官享乐的无尽的追求。人们的奋斗精神、勤勉精神都是在这种欲望下被激发、被催动的,一旦有人看破了这种追求的动因和目的,就往往变得懒滞,这就需要东方智慧的指导。才能够使他既能够看破旧的动机和目的,又能够用新的动因和目的来激励和鞭策自己。有些学者认为:西方文明影响人的特点也许已经包含了先恶后善、等到恶的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后,就自然会看破它超越它。但这是不成立的。因为人的恶的欲望是一个无底洞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有些人又会认为:当一个人在恶的欲望动因的驱使下通过奋斗,功成名就后,就都会成为大慈善家,是否全都如此,我们姑且不论,即便如此,这种大慈善家的心态不也正是为了求得更大虚荣心的满足吗?</P>
<P>   关于佛教信仰及其学说是否属于迷信的讨论:“佛教之信仰,乃是智信而非迷信”(梁启超语)。佛的精髓和教义不但不主张迷信,且是较之世间一切学说(包括科学技术),最彻底的也是最完备的、最有效地能够反对和根除迷信的学说及其智慧和方法。为什么呢?佛法认为:不但虚幻的信是迷信,如有关神灵的妄念、虚妄的幻觉等,执著于实有、实相的信仰也是迷信。都是应当破除的。但世间的人智的科技之智却往往只能破除虚幻不实之迷信,自身却深深坠入执著于实有、实相之信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由此,多数世人十分执著地认为:凡事必须是看得见、摸得着,能够严格被经验事实所证实的才能相信为事实 ,甚至眼能见,手能摸时都不敢相信,以为是自己的错觉,而宁愿坚守自己的实证执念,陷于自相矛盾的可悲地步。殊不知很多事情也许当下不可解释,不能够被证实,但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不能够被证实和解释。人只有修炼佛法才能使自生超越十分有偏见、残缺不全的人智,而获得佛性的显现、智慧的提升。
   西方有一句古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6]这句话中蕴含着人们不要过分自以为自己是能思考的智慧生物而得意。岂不知就是由于人类太偏爱思考(主要指借助语言符号系统进行逻辑、理性思辨而玩弄思维游戏和概念游戏),以至于自误入思维障碍而不能自拔。这句话十分深刻的点明了人类智慧的有偏和残缺不全。人类智慧的弊端及其根源在于肉身的欲望、前世今生之业力、精神意识之我执,自以为是所形成的阻扰和障碍。人类不充分认识到自身智能的残缺不全、偏狭蒙昧,还自以为是地认为科学万能、科学至上,提倡唯科学主义,那将会在以偏代全、残缺有限的人智引导下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正如前面所谈到的,科学永远不能回答人应当怎样生活,也无法回答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何在,这类重大问题。人类对美的感受、对快乐与幸福的感受、心灵对自在的向往及追求、对一些重大的道德伦理价值的判断等方面的问题,科学都是无能为力的。
   不但如此,作为世间法的科学技术就是在解决纯自然的问题上也是有巨大极限性的,比如对宏观宇宙、微观、渺观世界甚至于对人类大脑本身的探索都是有巨大局限性的,此外,要解决人类自身的精神和心灵问题及其价值和意义的问题,解决人类社会的种种冲突和矛盾,仅仅凭借世间法的人文科学,比如仅仅凭借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美学、伦理学等等的人文学科是完全不够的,要想很好解决这类问题,就必须依赖于构建完备的正见、正信的超世俗的见地,唯有如此才能通过进入正静定的状态而获得妙觉、玄览、灵悟、禅观的超常智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那些世间法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所完全不能解决的、完全无能为力的问题。举个例子,当今的人类为什么不能解决出现在自身社会的冲突,也不能化解人类认识体系中各种观点、见解的激烈冲突和无谓的争吵?是因为当今的哲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美学、伦理学还不够发达和完备吗?从理论上说,将人类从古至今的各种思想学说加以综合,早已可以在理论上建构出一个能够化解、摆平各种分歧、冲突、纷争的理论。但这样的理论别说不可能付诸实施,就是真正达成共识都做不到。究其最根本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所在,这正是由于人类在思维观念和认识体系上出了重大的偏差,误入了歧途,因而一是不可能摆平和妥善的化解由于利益而导致的纷争,二是人类不可避免地用分辨心、分辨智去认识事物,这也必将导致人类认识体系的偏狭、单一和有缺陷。人类智慧在辨明道德、善恶、是非以及人生的价值、意义等方面已经变得莫衷一是、十分混乱和糊涂,建立在人类智慧的基础上所构建的人文科学比如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经济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对此也显得无能为力,并且自身体系中就有许多不可消除的矛盾冲突和不可完备性,也根本不可能达成共识。不是在类似审美趣味上的共识,而是在事关道德伦理、大是大非、正义与非正义等重大问题上都不可能达成共识。事实上只要综合古今中外百家学说有关这方面的思想本来是早就可以在理论上内容上达成共识的,但在现实中却不可能达成综合性共识。“911事件”发生后,令人震惊的是许多国人丧失了起码的、人类普适的是非观念和道德底线准则,竟然对数千无辜民众的惨死幸灾乐祸,甚至拍手称快,这当中不但包括了大批的无知“愤青”,还包括了许多中老年知识分子。另外,号称是在全球推进自由、平等和人权价值观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及其盟国,竟悍然对一个即使用国际准则来衡量也是具有存在合法性的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军事打击和侵略。从这两个例子已足以看出,当今人类在重大的道德伦理、是非问题、正义与非正义等问题上是多么的混乱,根本就没有什么基本的共识和准则。有的只是站在各自利益立场上和各执其偏的观念意识上所造成的冲突和矛盾。
  当今的人类社会所强调的后现代社会观念,其中之一就是倡导文化多元、价值多元。可是所谓文化多元、价值多元只应当是在诸如审美趣味及其它趣味、兴趣爱好方面,而决不能在重大的道德伦理、善恶、是非问题、正义与非正义等问题上搞多元。对于这些问题只能采取协商、调和、平等的方式达成基本的准则和共识。刘小枫说:“寻求‘全球伦理’是一项人类道德的建设工程,它决不是简单的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而应是从各个民族的传统的核心伦理观念(或者说某种伦理学说的终极理念)中找寻有益于今日社会道德的资源。我们知道,不同传统的文化,特别是有很长历史传统而至今仍然对人类社会起着重要作用的文化传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非常坚固的基本伦理观念。这些基本的伦理观念正是这个民族的精神所在,也是这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保证。我们要寻求伦理观念中的‘最低限度的共识’都是和某个民族的基本伦理观念相联系的,也就是说都不能把它从某种伦理体系分割开来。”[7]可是当今人类社会就是在这些重大问题上却很难、甚至不可能达成共识。(而这些共识本来在理论上和认识上是不难从综合古今中外百家学说的有关思想精粹中获取的。)这正是因为人类智慧有误期和局限性,正如前面所述的那样,导致人类只能在分辨心、分辨智的层次上来从事认识和行为活动。加之,人类本性中难以摆脱的自私,从而导致了人类不可能建立起超越人智局限的见地体系,甚至建立一个不偏狭的、具有较大包容性、完备性的精神认识体系及其人文价值体系都是十分困难的,更别说在关系到利益的问题上,能达成化解冲突、摆平争执的基本共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