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9)。此经为支曜于汉灵帝中平二年译出。但是,此时
的「观音」为一群「明士」(居士)之一,他们赴迦毘罗卫
Kapilavatthu聆听释迦牟尼说法。因此,此地所说的「观音
」与那位成为印度,中国及其它国家所敬礼对象的大菩萨是
没有什么关系的。
在公元二世纪之末及三世纪之初,佛教传教士先后从西
域来访中国,支谶于一七八—一八八,康僧铠于二五三及支
谶于二二五—二五三(吴黄武元年至建兴中)。他们个别地
将不同的无量寿经Sukhavati-vyuha-sutra的梵本译为汉文
(大正藏三六○,三六一及三六二号)。这些佛典很称叹阿
弥陀佛及其两位随侍大菩萨观音与大势至的慈悲与相好庄严
。很显然地,在这些经中阿弥陀佛是获得全部注意,而两位
菩萨不见得有甚么重要。约在公元四二
四初期(元嘉之初)观无量寿佛经(大正藏三六五号)被疆
良耶舍译为汉文。在该经之十三种观想法中,有一个观音观
想法。该经以天文数字来陈述观音的殊胜特色,诸如他的高
度、容貌、毫光、天冠、圆相、无数化佛与菩萨及其它与其
神通有关不可思议的现象。这种栩栩如生的缕细描绘激动起
信徒们的幻想。在此种情况下,人们觉得他们是与这位大悲
圣者两相会见。结果这对观音在中印艺术型态的发展上有着
很大的帮助。
复次,几种妙法莲华经被译成汉文,竺法护的约在二九
○~三○六年之间(大正藏二六三号),鸠摩罗什译于四○
六(弘始八年,大正藏二六二号),阇那窟多译于六○一年
(大正藏二六四号)供给我们关于这位大菩萨的许多丰富资
料。在该经的普品门,据说任何人无论在何时何地称念菩萨
之名求援,大悲观音一定拯救他或她出离火灾、沉溺、野兽
、天灾、囚狱、阴谋及其它各种苦难。为了说法教化,他会
变化作各种身相,诸如﹕国王、宰官、婆罗门、男人、女人
等等,这是叫做三十二变化身。(注10)
根据无量寿经及妙法莲华经的翻译,我们认为约从纪元
第二世纪至第五世纪的初期,认观音为教主的信仰开始形成
,而在七世纪及其以后,它发展成为在印度与中国宗教虔诚
最普遍的形式之一。此为下列各点所实证﹕
法显大师,中国著名的旅行家,于公元五世纪的初期,
(四○○~四一六)游历印度。当他在中印摩头罗Matura,
他观察及该地的佛教徒去尊敬佛陀的大弟子们有着特别的选
择。大乘学人选观音及文殊师利为他们的敬礼的对象,而比
丘尼们则选取阿难作她们的尊敬的守护圣者,因为阿难的从
中调停,才使得佛陀准许女人剃度出家,参予僧制。(注11)
而法显本人,在其返国的海程中,他曾两次向观音菩萨祷
请求援。第一次是他所乘的商船为大风所破损,船漏水入,
大家恐怖,命在须臾。第二次为所乘船遭黑风暴雨袭击,船
上每人皆生大惊怖。有些乘客归罪于法显并提议把他投入水
中。幸亏一位主持公义的信士的抗议,他的生命得以保全,
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能默念及那载于妙法莲华经中观音大
士的希望之福音。(注12)
元代观音菩萨圣像
玄奘大师,这位杰出的梵典翻译家及有名的印度旅行家
,告诉我们在印度各地对观音尊敬的精舍与寺庙。于其漫长
岁月(从六二九到六四五年)在印度朝山进香的时期,他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