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人物 >> 高僧 >>

慧能

分享到:
  慧能是中国禅宗的创始人。他的禅学思想对我国中唐以后的佛学以及宋明理学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在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慧能的生平和著述

   慧能也叫惠能,生于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卒于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慧能祖籍河北,他父亲曾在范阳(河北涿县)做官,被贬后流落岭南(今广东、广西的部分地区),并定居在那里。慧能三岁丧父,少年时就不得不随母入山采薪,以为求生之计。传说约在公元661年,慧能二十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卖柴回来,忽闻有人诵读《金刚经》,听后很有领悟,于是决心归向佛门。他问读经人是从哪里学的,回答说是从五祖弘忍处学的。慧能回家把老母生活安顿后,便去弘忍那里。
   慧能拜见弘忍,一见面,弘忍就向他提出一个关于佛教的根本问题。弘忍问:“你是什么地方人?到我这来干什么?”慧能答:“弟子是岭南人,到这来是为了成佛。”弘忍又问:“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注:獦獠是唐代统治阶级对我国南方少数民族的污蔑称呼。慧能的母亲可能是瑶族。他去弘忍那里时,穿的可能是少数民族服装。),怎么能成佛呢?慧能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的区别。我獦獠身虽然跟您这尊贵的和尚身不同,但您我的佛性有什么区别呢?”(参见《敦煌本坛经》)这个回答很符合弘忍的心意,因为弘忍也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佛性。这样,慧能也就甚得弘忍的赏识。由于慧能初来乍到,又无文化,只好先做行者,从事担水舂米等杂役,在体力劳动之暇,才能闻经听法。
   慧能这样度过了八个月。一天,弘忍想物色继承人,就把众学徒召集起来,让每人写一个偈,写得最好的就定为继承人。当时弘忍的弟子中,学业最佳、声望最高的是神秀(公元606年——706年)。他以为继承人理应是自己,便作了一偈写在墙壁上。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敦煌本坛经》)
   弘忍的弟子们看了此偈,赞美不已。慧能却以为这首偈刚好暴露了神秀对佛教的理解并不到家,于是也作了一偈,因为不识字,就请别人代写在神秀那首偈的旁边。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敦煌本坛经》)
   从佛教空观的立场看,慧能这首偈的思想境界显然比神秀高出一筹。“菩提”、“明镜”都是“觉”的象征,而在慧能看来,“菩提”无树、“明镜”无台,连这类东西都是空的,足见他对“空”理解之彻底了。
   弘忍看了他们二人的偈,对慧能的偈十分欣赏,觉得是真正学到了佛教真义,可以做继承人,当夜便悄悄地把慧能唤到自己的房内,亲自给他讲授《金刚经》。慧能听后,豁然大悟。弘忍还把代代相传的法衣(袈裟)传授给慧能,用以作为嫡传的凭证。弘忍怕神秀一派加害慧能,让他立即回南方去,并叮嘱他到南方后先不要出头露面,弘忍预言自己死后佛法定遭危难,要慧能在那时再出来继承自己的事业,拯救佛法。
   慧能连夜赶赴南方。行至大庚岭,后面有个叫陈惠顺的率数百人追赶上来,声言要夺回法衣。慧能毫不迟疑,当即将法衣扔给他。但惠顺又不肯拿,说:“我远地赶来,为的是求法,不是夺衣。”慧能感到惠顺此来,确实是想学佛法,便给他讲法,惠顺听后,心有领悟,便回北方去了。据说,惠顺就是慧能的第一个学法弟子
   慧能回到岭南后,严遵师嘱,不公开从事佛教活动,而是“杂居止于编人”,“混农商于劳侣”(王维:《能禅师碑铭》),仍然靠体力劳动为生。这样过了十六年。约在公元676年,弘忍已经死了两年,慧能觉得已到了出来拯救佛法的时候,于是便开始公开参加佛教活动。有一天,慧能到广州法性寺,正赶上有个从内地来的名叫印宗的法师在那里讲授《涅槃经》,慧能便杂于众人中听讲。忽然刮来一阵清风吹动寺院旗幡飘荡。于是有两个小和尚便争论起来,一说是风动,一说是幡动。慧能插话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二位的心在动。”慧能的这番议论当即引起众人的注意。印宗更感到能说出这番话的一定不是凡人,便走下讲坛,跟慧能谈论佛法。慧能谈得头头是道,深得众人的钦佩。印宗进一步寻问慧能的身世、师承。慧能觉得弘忍已死,自己出来传法的时日已到,便把法衣拿给大家看,这样,他的嫡传身分便公之于众。此时慧能也就正式落发受戒为僧。
   第二年,约为公元677年,慧能移住曹溪宝林寺,在那里讲法三十多年,影响越来越大。武则天、唐中宗诏谕他入京,慧能都婉言谢绝。两个皇帝诏他入京不成,“遂送百衲袈裟及钱帛等供养”(《能禅师碑铭》)。公元713年慧能死于曹溪,年七十六岁。
   以上就是佛教文献中记载的有关慧能的生平事略。显然,这里有很多虚构。由于资料的缺欠,已经很难为他勾画出一个确实的轮廓了。但前人的记述也并不完全是无根据的,至少有下列三点是可信的。
   (一)慧能出身比较贫苦,无文化。这是现存所有资料的记载都一致承认的。况且在封建社会里,出身贫苦和无文化并不是光荣的事,没有必要替他伪造。
   (二)慧能是弘忍的弟子。这一点在玄赜的《楞伽人法志》中也有记载:
   如吾(弘忍)一生,教人无数,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我与神秀论《楞伽经》,玄理通快,必多利益。资州智诜、白松山刘主簿兼有文性。莘州惠藏、随州玄约,忆不见之。嵩山老安,深有道行。潞州法如、韶州惠能、扬州高丽僧智德,此并堪为人师,但一方人物。越州义方,仍便讲说。(《楞伽人法志》已不存,此文引自净觉的《楞伽师资记》)
   玄赜也是弘忍的弟子,跟慧能是平辈。玄赜的佛学观点跟慧能不同。假如慧能根本不是弘忍的弟子,玄赜决不会硬要给慧能找个著名的老师,为他扩大影响的。
   (三)慧能在南方讲佛法颇有名气,而且自成一派。假如慧能在佛学上没有什么贡献,是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人,后人决不会把他推出来做六祖。
   以上三点是可信的,其他部分就不一定可信了。这里值得辨正的是关于传法衣的说法。慧能的后继者一再宣扬慧能得到弘忍密传的法衣。这个说法一直流传了一千二百年,至今也还有不少人相信。其实这是最不可信的了。法衣并不是一件普通的袈裟,而是一代宗主的凭证,所谓“达摩遂开佛知见,以为密契,便传一领袈裟,以为法信”(胡适校《神会语录》卷二)。法衣这么重要,传授的时间又这么长(到神会时已传了二百年),理应有文献记载,但《续高僧传》却只字不提,不仅僧传不提,从北魏菩提达摩到唐代神会,这期间所有儒释道三家著述也都不见载录,只是在《神会语录》里才有传衣说,这是不能不令人怀疑的。再者,法衣既然是得到嫡传的凭证,神会为慧能争正统地位时,就该出示法衣,但恰恰在这个需要拿出证据的时刻,却又说法衣只传到慧能为止,所谓“达摩大师懸记云:至六代以后,命如懸丝,……是以,此衣宜留镇山”(宗密:《禅门师资承袭图》)。这也是令人怀疑的。根据以上两点,大致可以确定,传法衣之说是伪造的。从现存资料看,传衣之说首见于《神会语录》,这就可以推测,这个说法大概是神会为了给慧能争正宗嫡传地位而编造出来的。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