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人物 >> 高僧 >>

慧能(6)

分享到:

   神秀一派主张渐悟,慧能一派则主张顿悟。慧能说:
   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
   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惠(慧)能灭万年愚。(以上引文均见《敦煌本坛经》)
   慧能还现身说法,说他自己就是经弘忍大师指点,顿然而悟的:
   五祖夜至三更,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惠(慧)能一闻,言下便悟。(同上)
   既然顿悟和渐悟是南北宗争论的焦点,所以神会在滑台大会上对这个问题做了详尽的发挥。他为了论述成佛必然是顿悟,举了所谓“世间”和“出世间”两方面的例证。他说:
   世间有不思议,出世间亦有不〔思〕议。世间不思议者,若有布衣顿登九五,即是世间不思议。出世间不思议者,十信初发心,一念相应,便成正觉。
   如周太公、傅说,皆竿钓板筑,〔简〕在帝心,起自匹夫,位顿登台辅,岂不是世间不思议事?出世间不思议者,……龙女须臾发菩提心,便成正觉。(《神会语录》卷一)
   这就是说,“顿”乃是普遍有效的方法或途径,不论是出世间的成佛还是人世间的高升,都是突然而成的。如姜太公,传说是人世间陡登台辅的,龙女是出世间顿然成正觉的。
   为了把顿悟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神会还打了一个譬喻:
   迷即累劫,悟即须臾。此义难知,与汝先以事喻,后明其义,或可因此而得悟解。譬如一綟之丝,其数无量,若合为绳,置于木上,利剑一斩,一时俱断。丝数虽多,不胜一剑。发菩提心人,亦复如是。若遇真正善知识以□方便直示真如,用金刚惠(慧)断诸位地烦恼,豁然晓悟,自见法性本来空寂,惠利明了,通达无碍。证此之时,万缘俱绝。恒沙妄念,一时顿尽。无边功德,应时等备。(《神会语录》卷一)
   这就是说,成佛就象快刀斩束丝一样,只要经明人指点,一念相应,立即便可以成佛。慧能一派之所以能战胜当时在北方占居统治地位的神秀一派,取得佛教中的独霸地位,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慧能一派主张顿悟。因为这种速成的成佛途径比渐悟更能吸引群众。后世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云云,都是在这种顿悟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四)行住坐卧皆是坐禅
   那么,成佛是否需要有一种修行方法呢?这种修行方法又是怎样的呢?慧能以前的佛教徒都把坐禅当成修行成佛的重要方法。禅,全名禅那,意思是静虑。既然是静虑,首先就要静坐。通过静坐使思想由躁趋静,再由静而入定。达到定,便可由定生慧。这一系列过程就是坐禅。慧能一反前人的做法,坚决反对坐禅。他认为坐禅不但不能使人成佛,反而会离佛更远。所以,他“见人结跏(坐禅),曾自将仗打起”(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他认为:
   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敦煌本坛经》)
   “外离相”就是前面说的“不执取外境”、“不于外著境”;“内不乱”就是前面说的“无妄念”。“不于外著境”和“无妄念”都是“无念”,所以,只要做到“无念”就是坐禅了。慧能为了证明不坐禅是佛正法,还引用了《维摩经》的说法:
   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是。《净名经》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敦煌本坛经》)
   “直心”一词来自《维摩诘经》(即《净名经》)。它的字面意义,通俗地说,就是看准目标便迳直地冲向前去,决不左顾右盼。佛教用这两个字,便把这个意义引伸了,就是:“心”与“真如”契合无间,也即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直接冥合,中间决无“妄念”夹杂。其实这也就是“无念”。慧能认为,只要做到这一步,或行或住或坐或卧,那怕是担水劈柴的杂役,都叫坐禅,都可以达到禅定,达到佛的境界。慧能(包括神会)的这种禅法,王维在《能禅师碑铭》中做了完全符合慧能原意而又非常概括的说明:
   定无所入,慧无所依;
   举手举足,常在道场。
   “定无所入”是说行住坐卧都可以入定。“慧无所依”是说定慧一体。慧能以前的佛教徒认为,必须先入定,然后才能发慧。这叫“慧”依“定”。慧能则主张“慧无所依”。这是说发“慧”并不一定要依靠“定”。“举手举足,常在道场”是说一举一动都不离道,都可以发“慧”,都算禅定。慧能以前的禅法重点在“定”,慧能的禅法重点则在“慧”。只要能发“慧”,不论你做什么都可以叫禅定。这样,慧能就把禅定和世俗的一切事情融为一体。慧能不仅在理论上否定了坐禅,而且在宗教实践上也否定了坐禅,这是对佛教修行方式的重大改变。

   四、慧能的主观唯心主义

     哲学思想
   慧能的学说是一种宗教学说。任何宗教学说,都必然要以某种唯心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慧能的哲学思想是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
   禅宗以至楞伽师各派,对于人心和外界关系问题解决,几乎都把“心”看成是生起世界的根本。这一点,宗密做了恰当的概括:
   染净诸法,无不是心。心迷故,妄起惑业,乃至四生六道,杂秽国界。心悟故,从体起用,四等六度,乃至四辨十力,妙身净刹,无所不现。既是此心现起诸法,诸法全即真心。如人梦所现事,事事皆人;如金作器,器器皆金;如镜现影,影影皆镜。故《华严》云:“知一切法,即自心性”。……《起信论》云:“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二)
   “诸法”包括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即有物质现象,如日月星辰,也有精神现象,如喜怒哀乐;既有染法,如“杂秽国界”,也有净法,如“妙身净刹”。所有这一切都是由心现起的。宗密在这里举的几个譬喻,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如镜现影,影影皆镜”。镜中的影象本来是镜外事物的反映,而宗密却说“影影皆镜”,即镜中的影象是镜子自身的产物。照此喻例说来,人们的思想不是外界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反而是人们的思想产生外物。显然这是主观唯心主义。宗密把这种看法列为“全收门”,所谓“全收”就是禅宗各派乃至楞伽师的共同看法。慧能当然也不例外,他的看法跟这种看法完全一致,如他说: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