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哲学 >>

天台三大部所反映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2)

分享到:

四句否定。关于四句否定,其详请参看拙著NG Yu-kwan,

T'ien-t'ai Buddhism and Early Maadhyamike,

Honolulu:Tendai Institute of Hawaii/Buddhist

Studies Program, University of Hawaii. 1993,

chap.V, pp.99~105. .

页314

我见为诸见本,一念惑心为我见本。从此惑心,起无

量见,纵横稠密,不可称计。为此见故,造众结业,

堕坠三途,沈回无已。……知心无心,妄想故心起。

亦知我无我,颠倒故我生。7

游心法界者,观根尘相对,一念心起,于十界中必属

一界。若属一界,即具百界千法。于一念中,悉皆备

足。此心幻师,于一日夜,常造种种众生、种种五阴

、种种国土。所谓地狱假实国土,乃至佛界假实国土

。8

智顗的意思很清楚︰一念心能起动,便能有生起的作用,生起

现实世界的种种虚妄事物与虚妄活动,而成就这个充满迷执与

烦恼的生死流转的世界,因而「造众结业,堕坠三途,沈回无

已」。这心是平凡的一念心,是未有经过种种修行陶冶的心念

,故常是染污的,故称一念惑心,与无明连在一起。它的生起

,以至于现起现实世间的种种物事,必在现实上有一站立点,

而这一站立点必关连于百界千法,亦必涵摄百界千法,可见它

具有无尽的伸缩性。它有如一个魔术师(幻师),能透过种种

不同的手法,以幻现种种物事,「纵横稠密,不可称计」。这

个三千大千世界,便由此而成立。

智顗在另一处,更强调这一念心的飘忽无定、虚空无体的

性格。它不知是如何生起,或者说,它的生起,没有一个理性

的理由,而是常与无明关连在一起;生起后,其活动亦无定向

,但现实世间的种种事象,便宛然地因它而生起。我们对这些

事象,可有种种分别计较,起种种差别的想法。他说︰

祇观根尘相对,一念心起,能生所生,无不即空。妄

谓心起,起无自性,无他性,无共性,无无因性。起

时不从自他共离来,去时不向东西南北去。此心不在

内外两中间,亦不常自有,但有名字,名之为心。…

…祇观根尘一念心起,心起即假,假名之心,为迷解

本。谓四谛有无量相,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心

如工画师,造种种色。心构六道,分别校记(计)无

量种别。9

所谓「根尘相对,一念心起」,似乎解释了一念心的生起,但

这只是一念心生起的近因,或者凭依因;一念心应还有自己生

起的原因,这是无从追踪的,只能诉之于无

─────────

7 《止观》卷6上,《大正藏》册46,页76上。

8 《玄义》卷2上,《大正藏》册33,页696上。

9 《止观》卷1下,《大正藏》册46,页8上。

 

页315

明,因而这心也成为一念惑心或一念妄心,惑或妄即是无明也

。这里又运用了四句否定来排斥心起具有自性可言。能起的心

固然没有自性,而作为活动的起,亦无自性可言。心的这种生

起的状态,我们只能称为幻起。它幻起后,也幻现种种世间法

,以至三涂六道的生死轮回领域,由此而开出惑、业、苦的流

转的生命历程。

以上有关心造业的说法,犹只是一般性的泛说。其大体的

意思是由于心一念虚妄,造出种种染污的行为,这些行为沈淀

成种种杂染的业,而召感果报。流转生死的世界便在这果报中

说。对于这点,智顗自身有较确定而具体的说法。他提出无明

心的概念,以交代生死流转世界生起的根源。又解释这无明心

如何引生出现实的六道的生死流转的领域。他说︰

过去无明,颠倒心中,造作诸行,能出今世六道苦果

,好恶不同。正法念云︰画人分布五彩,图一切形,

端正丑陋,不可称计。原其根本,从画手出六道分别

,非自在笔作,悉从一念无明心出。无明与上品恶行

业合,即起地狱因缘,如画出黑色。无明与中品恶行

业合,起畜生道因缘,如画于赤色。无明与下品恶行

合,起鬼道因缘,如画青色。无明与下品善行合,即

起修罗因缘,如画黄色。无明与中品善行合,即起人

因缘,如画白色。无明与上品善行合,即起天因缘,

如画上上白色。当知无明与诸行合故,即有六道。10

 

智顗实以无明为因,以心为凭借,而成所谓无明心,假通宇宙

论,以解释生死流转的六道轮回世界的生成。其生成情况,像

画手以不同颜色描绘一切图形那样,以一一象征六道的存在世

界。

对于这个模拟,智顗在另处说得更为简截明白。他参照《

华严经》的说法谓︰

《华严》云︰心如工画师,作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

,莫不从心造。画师即无明心也;一切世间即是十法

界、假实国土等也。11

「画师即无明心」一句,真是可圈可点。这表示无明心自身具

有能动性,它不知从何而生起,但既然生起,便有种种功能,

现起这个现实的三千大千世界,犹如工整的画师描绘世界的图

像那样。

从伦理与感受方面来看,现实世界是倾向于苦的。这种苦

的感受,由种种染业而

─────────

10 《玄义》卷2下,《大正藏》册33,页698下。

11 《玄义》卷2下,《大正藏》册33,页699下。

 

页316

来,而染业的来源是烦恼或惑,后者正是一念无明心所派生出

来的。关于这点,智顗说︰

无明祇是痴一念心,心痴故派出烦恼,由烦恼派出诸

业,由业派出诸苦。12

这很明显地是小乘佛教的业感缘起的说法。依这种说法,现象

事物的生起与变化,是依于人的惑、业、苦三者因果相续而成

。惑即是无明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使人做出种种恶事,造就人

的恶业。以此惑为因,带出恶业的果。而人的恶业又召来生死

的苦果,于是业为因,苦则是业的果。人受了生死的苦果,于

是不断在轮回的界域中打滚,起惑造业,再受各种苦痛烦恼折

磨。这样,惑、业、苦互成因果,相续不断,而现实世界的生

灭变化便依随着这生死苦果而说。

以上是智顗对心的负面方面的看法,这是与生命的迷执与

生死烦恼关连起来而说的,智顗因而把这种心称为惑心和无明

心。在另一方面,智顗对心也有其正面的看法,这便是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