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經中對第一位毘婆尸佛的記事有相當詳細的述說,又因為該敘事與釋尊的傳記形式相同,所以或許此經完成時,釋尊傳記就已略具雛型了,經中也列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由於此經名為《大本經》(即《大譬喻經》),所以可知是以偉大的譬喻(過去故事)來敘述過去諸佛。
過去七佛的記載
巴利《大本經》(MahA-apadAna-suttanta,《大譬喻經》)是《長部》第十四經(日譯《南傳》冊 6,頁 386 以下;《漢譯南傳》冊 6,頁 291 以下);漢譯則是《長阿含‧大本經》與其異譯本《七佛經》、《毘婆尸佛經》、《七佛父母姓字經》;而梵文是 MahA-avadAna-sUtra(《大本經》)。附帶一提,律藏的「戒本」(列舉比丘、比丘尼的戒條)中,在末尾部分也有提到過去七佛。
釋尊之所以宣說《大本經》,即欲顯示在他之前就已經存在著許多偉大的佛陀,他們覺悟「法」,並將「法」傳給世人,因此釋尊所說的「法」並非獨斷的。他宣說此經是為了闡明他的「法」與過去諸佛所說的「法」是相同的,皆是永恆真理的「法」。
直到後世,一般佛弟子認為在七佛之前就已經有很多佛陀存在了,尤其是最初給予釋尊授記成佛(預言)的燃燈佛,就是比毘婆尸佛更早數代,甚至十數代以前的佛。
燃燈佛與過去七佛
從過去七佛的首位毘婆尸佛回溯到燃燈佛,關於這之間佛陀的數量,依部派不同而有所差異。
《小部‧佛種姓經》中記載含燃燈佛在內共有十八佛,加上七佛則為二十五佛;大眾部中說出世部的梵文經典《大事》(MahAvastu, iii, p.240)、漢譯《佛本行集經》中曾提出七佛以前有九佛,但《華嚴經》(《六十華嚴》卷 7)則說七佛以前有二佛。
多佛的存在是根據各部派的佛傳所說,釋尊在過去世的菩薩時代,曾受教於成千上萬的過去佛。又從菩薩的修行開始直到圓成釋迦佛為止,必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或四阿僧祇百千(十萬)劫(巴利佛教的說法)的漫長修行時間,累積眾多的善根功德,才得以成佛。
這在說明要成為異於常人的偉大佛陀是如何地困難吧!於是根據釋尊傳記的敘述,而宣說釋尊在身為菩薩的修行時代,曾親近很多過去佛。
過去佛的數量
釋尊在身為菩薩的修行時期,曾禮拜、受教過的佛陀,其數量在梵文《大事》(MahAvastu, i, p.59)與漢譯《佛本行集經》卷一中,就說有多達四十億以上的佛,而根據說一切有部《俱舍論》等書的敘述,則說有二十二萬八千尊佛。
由於部派與文獻的不同,似乎還有其他種種的說法。可見,過去佛中,也許有一部分是史實,但多半是虛構的吧!
佛傳與菩薩思想的產生
一般認為,佛教中開始著手彙整並撰述釋尊的傳記,是在佛入滅以後,因為各部派都留存有釋尊的傳記,所以在部派分裂之前,應該就已經有人開始著手編輯佛傳了!而且各部派較早成立的佛傳中,大多是以佛成道後一、兩年內的事蹟為中心,從他成道前的修行時代,直至成道後訪問釋迦國前後的數年為止,這些多半是依據律藏中的記述,尤其又以敘述比丘出家受戒作法的「受戒犍度」中的故事(譬喻)為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