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宗派 >> 中国天台宗 >>

天台宗介绍(4)

分享到:

  智旭大师,博学多闻,从三十岁起,或讲说,或著述,不遗余力,为人持戒精研,且厌弃名利,世称灵峰藕益大师。他对天台宗的传承,作出这样扼要的总结:“北齐慧文大师,读龙树《中论》,悟圆顿心宗,可称闻而知之。继北齐者,有南岳思大师,出《大乘止观法门》四卷,真圆顿心要也。次有天台智觊大师,出三种止观,《法华》‘玄义’、‘文句’、及‘《维摩》、《仁王》、《金光明》、《普门品》、《十六观》等疏’,于是教观大备。历五传至荆溪。其道中兴。又八传至四明(法智),道乃重振。此后,裂为三家(广智、神照、南屏),渐式微矣。台宗绝响已久,百松觉公,称谓鸣阳孤风,仅出《三千有门颂略解》及《楞严百问》耳。幽溪继之,一时称盛,然唯《生无生论》足称完璧。”
  智旭大师寂后的两百多年间,天台宗两次陷入不振之时代,其它宗派亦不例外。清末民初,由于洪秀全的造反作乱,寺院被焚,僧尼被杀,经典被烧,佛教几乎 被消灭的惨状。然幸得杨仁山居士,由日本请回佛典三千余卷,&127;具於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在南京设立“金陵刻处”光绪二十四年,更创建“ 国精舍”培养僧材,这才使得中国佛教得以复兴。因此杨仁山居士实是民国佛教的一大功臣。民国初年就住南京僧师范学校校长的谛闲大师(公元1858--1932)召集各省英俊笃实的僧青年,改往古之教法,开僧伽新教育之纪元。他所创立的观宗研究社於观宗寺,专门培育天台宗的人才。一时人才蔚起,佼佼者有常悟、宝静、静修、静权等及谛闲大师的嗣法门人──倓虚法师。 三.天台宗所依的经论
  天台宗以《妙法莲花经》为正依的经典,因之建立一宗的教义。此外并以《涅般经》为扶疏,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以《大智度论》为指南,更引《维摩》、《仁王》等经以坤信,引《佛性》、《它性》等论以助成,是以此一宗之教观之所依。
  《妙法莲花经》,是释尊成道以来四十余年间 以种种方便教化,根机垂渐调熟,于是在将入涅盘三月前于清净众中演说,畅谈出世之本怀,示一切众生皆可成佛之旨,以明十界皆成之法,今诸弟子尽成一佛乘之人。进而开显释尊自身本地,示出现印度之释迦,为化圣汝等故示观化迹,实则于五百亿尘点劫前早已成佛之古佛,且示以本地实成之道。一部《妙法莲花经》:明其所化教益之实理,迹门十四品,穷能化化用之实事,本门后十四品,凡二十八品,总括畅说如来出世之怀,馨尽化导始末,《妙法莲花经》是佛陀说法终穷究竟之畅说故智者大师宗之为根本所依。
  《妙法莲花经》汉译共有八种,现存三种:
  1.西晋竺法护于公元286年,译《正法华经》十卷(二十七品);
  2.姚秦鸠摩罗什于公元406年,在长安逍遥国译出《妙法莲花经》七卷(二十八品)(现行本八卷);
  3.隋阖那崛多共达摩笈多,于公元601年译出《添品妙法莲花经》七卷(或八卷)(二十七品)。
  此经传译我国以后为各宗所信奉。天台宗以依罗什译本而立宗,故又称法华宗。唐道宜律师在《法华经弘传序》中说:“自汉至唐六百余载,虽历群籍,四千余轴,孚持盛者,无出此经。”据《法华新二王》幽溪传灯《序》说:“天台以前,六朝之间,诸师竟作法华注疏,其数至七十余人。”罗什与天台智者大师相去仅一百五十年,期间就有七十余人疏释《法华》可见当时弘扬《法华》的盛况。但在天台以前弘传《法华》的人,都不是专以《法华》为宗趣,也没有对其作出特别的显扬,专弘《法华》并以之为旨归,乃至发扬光大,蔚然成风者,则始于智者一人而已。
  智者大师说:“传道在行亦在说。&127;”于是便有三大部之产生。《法华玄义》说一家之教相;《法化文句》解释《法华》之经文;《摩诃止观》示一心之观行,一宗教理悉名于此。天台宗主张教观并重,即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智者曾说教从观起,观还从教起(见四教卷一),因此他在专明观法的《摩诃止观》等著作里,贯穿着教义的阐述;而在专论教义的《法华玄义》、《法化文句》等著作里,又有“观心”释,处处体现着教观并重的思想。
  ⑴《法华经玄义》(二十卷)是以五重玄义解释法华经之经题,以明佛教深玄的思想教义。天台宗解释一切经论,首先从释名、显体、明宗、论用和判教相五个方专阐发一经的道理,使听众或读者明了经论的纲要,叫做五重玄义。“名玄义”是妙法莲花经之经题,五宗来解说佛教的教义,“体玄义”是显述此经的思想本质。“宗玄义”是明述此之宗教理想,“用玄义”要 付北玄之社会效用。“教相玄义”即明了一代时教之一切经典的地位和特色。《法华经玄义》就是智者用五重玄义解释《法华经》题,揭示一经的要旨,这是天台宗释经的一种特别体裁。
  ⑵《法华经玄义》(二十卷),《法华玄义》是阐明《法华》一经的要旨,《法华文句》则是解释《法华经》二十八品文句的要义的。《法华文句》,从法华经二十八品之文句以四种立场治予府解释的。然另一方面,从法华经之文句加以解释,所以表面上,为明白二十八品之前后生起关净及文章之起成转洁,自然以第一因缘为主。
  智者大师解释《法华经》用的是“四释法”,自是以后,他对一切经典的注疏,均以因缘、约教、本迹、观心之四种解释。下面略明“四释法”:
  ①四缘释:以四悉檀为因缘解说的缘起。
  ②约教释:以藏通别圆四教解释听法的机感。
  ③本亦释:依本地、垂迹二门解释法义。
  ④观心释,即静所吾所释摄为观心。把教观二者联系起来,以阐释经义,是天台宗独创的释经方法。
  ⑶《摩诃止观》(二十卷),《法华经玄义》是解释妙法莲花经经师的,业谈化意;《法华经文句》是用“四释法”解释经文,但事消文;而至《摩诃止观》,方谈行法。天台三大部中,《摩诃止观》一书,是智者大师禅观实践的总结。他一生所说的“止观”有四种:一者,“圆顿止观”:是智者大师在荆州玉泉山说的圆顿妙观,明初心使观诸法实相,而不从诸种法根着眼,修四种之昧,即于道场,开佛知见,得无生忍。即现在所明的《摩诃止观》。二者,“渐次止观”:在南京百宫寺说,先则三皈五戒,从浅入深,由凡至圣,次第修习,如彼登梯,即今之《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通常称之为禅门修证,禅波罗蜜,次第禅门,从传教大师起即被称之为禅门谬证。三者,“一定止观”:随人根性修习,不拘一定,前后互用,能大能小,“如金钢宝,置之日中”即今之《六妙门》是也。所谓的六妙法门,是数息观、随息观、止、观、还、净之六种法门依此而示人,定止观修证方法之谛要。四者,名“小止观”,又名“童蒙止观”,是智者大师当时为他的兄陈铖说的,据说陈铖当时依照这部小止观的方法修习,对身体健康,很有成效。这部小止观,乃《摩诃止观》的概要,全明止观的下手工夫,为天台宗指导初心学人修证入道最为切要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