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唐密文化 >> 唐密资料 >>

民初显密关系论述评──以密教弘传浙江及其效应为视角(6)

分享到:

  总体来说,显教僧人对密传佛教的态度,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思考取向:其一是以普陀山寺僧印光法师为代表的「舍密归净」论,其二是以太虚法师为代表的「构建中密论」,其三则是以灵隐寺方丈慧明法师为代表的「禅密会通」论。
  (一)印光法师的「舍密归净论」
  除太虚法师外,浙江佛教界最先对密教提出评论的僧人,虽已甚难考证,但影响最大、且就密法修持明确提出显教知见的名僧,当推明确主张「舍密归净」的净宗大德印光法师。
  早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广东潮州佛教居士王弘愿刊刻其从日文译出《密宗纲要》一书后,不仅曾寄给印光刊刻本二册,而且还一度以此因缘而与印光法师之间互通书信,往来论辩密宗问题。由此引发了印光法师对民国初期东密弘传的极大关注。而印光关注的焦点问题,正是密教最为独特的「现身成佛论」,或如印光所称的「即生成佛论」。但他并非直接针对密宗据以立宗的「即身成佛论」,而是质疑王弘愿等人所撷取日僧主张的「女身成佛论」。
  据太虚在民国十年(一九二一)《海潮音》月刊第二卷第四期所刊发的〈弘愿、仁航两居士与印光法师讨论之讨论〉一文所述[注20],印光此前尝与王弘愿等人通过书信往来,就密宗现身成佛、特别是《法华经》中龙女成佛的问题,展开过一场讨论。在回复王弘愿的通信中,印光特别针对《法华经》所载之「龙女成佛」说,与他展开了论辩。虽然印光原信现已难觅,但其基本内容仍可从王弘愿的回复及太虚在〈法华龙女成佛讨论之讨论〉等文中,得以略知。
  在这场论战中,印光实际上所关注的正是密教所特力彰显与鼓吹的「现身成佛」论。据太虚析解,佛教修证成佛之说,约具有三种涵义:其一是修证者在理论上可以修证成佛,二是现成是佛,三是本体同佛。对于密教立宗所力弘的「即生成佛」论,印光与太虚的判见基本一致,即着眼于东密与藏密日益泛滥,慨叹中国佛教有可能自此而渐入混乱,有「弁髦戒行,土苴净行」之危局[注21]。
  据上所述,我们大体得知,印光对密宗最具号召力的「现身成佛论」提出了明确异议。由于未见印光法师的书信原文,一时难以确知印光对此问题的明确观点,而且也不能说明此时印光是否表达过类似于「舍密归净」的观点。另外,因讨论主题所限,此处暂不就密宗的「现成佛论」或「即生成佛论」,展开义理上的论辩,仅结合印光日后对密宗修证旨趣的相关析论,说明其「舍密归净」的显教立场。
  时在普陀山潜修净土法门的印光法师,在与第三者(如徐蔚如居士等人)的通信中,却明确阐明了自己「舍密归净」的显教立场。鉴于印光专弘净土法门在普通佛教信众中的广泛影响力,其「舍密归净」的显教立场,可视为浙江佛僧中的一种较具普遍性的主张。
  应该指出,印光对王弘愿弘扬东密的修持,特别是王弘愿本人密宗修持,持有较为客观公允的评论。如印光曾作出如下评论说:王弘愿好密宗,「依之修持,颇有效验,于余宗虽未大通,亦各涉其藩篱。……然彼系弘密之人,故偏抬高密宗。约教而论,固无大碍。若与净土三根普被、教机相投之法门论,固相悬殊。王弘愿来书所说,皆约教而遗机。光与彼书,乃约机而论教之利益也。虽不相合,亦无大背。其人年四十余,若再研究十余年,当亦可为一大通家矣。」[注22]  从上述印光与第三者交流中先扬后抑的态度,我们可以明显得出两点基本印象。其一是从「扬」的方面说,印光首先指出,王弘愿其人不仅在修持密宗上具有一定的实际效验,而且对显教诸宗亦略窥门径,若能自此而后坚持修学十余年,说不定会有相当的成就,成为「一大通家」。其二是从「抑」的方面说,印光认为王弘愿过于执着密宗立场,抬高密宗修持,这从教法的立场说,虽没有大碍,但它忽视了佛教修持对修学者根机性的强调,未免于「约教而遗机」的过错。在此,印光引入了佛法教说一贯持守的教机统一论,所谓教,就是佛陀的教理、教则与教法,这属于「理」的范畴,其中有显有密;而所谓机是指根机、机缘,既包括信受教法的可能对象,更包括行持教法的现实利益,可说是属于「事」的范围。佛教行持应该到尽可能广泛的对象,最普遍地获得现实利益,而不是局限于一时一地的个体性或少数人的行持利益。正是在此意义上,密宗修持虽属有效的修持教法,但缺乏普遍的有效性,不似净土法门对佛教修学者所具有的普被性,或普遍有效性。正惟如此,印光对密宗的弘传明确表示了自己的保留意见。他虽然极少从理论上阐析密宗修法的义理形态与显教之间的差异性,但他敏锐地把握到了密宗的问题所在及其修持法门普及化的困难与障碍。
  在与徐蔚如居士的另一通信中,印光再次提到了王弘愿及其弘传东密的话题,更加明确地表达了上述观点。他说:
  王弘愿居士虽则崇信密宗颇有效验,然始则错认消息,将有「未得谓得」之失。继由多阅教典,方知错认。次则现虽工夫得力,而虚火上炎,无法自治。光以此二事,断其密宗一法,不能普被三根,不如净土法门之千稳万当。[注23]  从上引可知,印光法师是从王弘愿所鼓吹的密教修学的实际效验上,对王弘愿尚且如此,更何况他人?
  那么,印光舍密归净的立场表现为何?对此,印光还特别辨析了显密之高下问题。他说:
  彼(指王弘愿)谓密宗高出显教之上,引种种言论以辩。然佛无二心,亦无两法,欲抬高密宗,但当论密宗所以高处。既以密宗之妙处与显教之妙处证同,是欲推尊而实持平也。彼之所论,乃约教而遗机。光乃约机而论教之利益。盖契理而不契机,则不能感应道交。[注24]  王弘愿等人推尊密教高于显教,却难以令人信服。印光实际上是从佛教修学的现实效用与佛法本身的立场判分显密。既然密宗的成佛境界,并不高于显教的成佛境界,那么二者都不过是同属于佛教修证解脱的方便法门而已,并无特别之处。密法修持虽契印于教法、理则,但并不契合于所有修学佛法者的现实根机。因此,密教对于现实佛法修学者来说,其根本症结,正在于密宗修行难以尽契现实修学的根机。这就是说,密教行门在佛法修持的普遍有效性上有所欠缺,即未能契应时机。于此可见,印光指责密教行门的所谓「遗机」,正是以佛教用语特别指出了密教修持的局限性之所在。与「遗机」相对应的是「契机」。在印光看来,舍密归净,则能契合于现实人修行的根机或根性,为万无一失的圆修法门。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印光对于相宗唯识学,亦曾同样以其「遗机」而不以为然。这种立场取向,是由其归宗净土法门的根本信仰立场所决定的。顺便提一下,专致力于法相学复兴的南京支那内学院的欧阳渐等人,同样对密教修行表示拒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