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因生,亦非无因生。虚妄分别有,是故说唯心。无明妄想
见,而是色相因。藏识为所依,随缘现众像。如人目有翳,
妄见空中花,习气扰浊心,从是三有现。」总而言之,「所
见皆自心。」
修行就是要去除赖耶识的妄习。妄习若除,赖耶即如来
藏,即正智,即本觉心,即真性,即大圆镜智,或其它许多
名相:「赖耶妄熏习,隐覆如来藏。修习纯熟时,正智方明
了。诸识随缘转,不见本觉心。自觉智现前,真性常不动…
赖耶性清净,妄识所熏习。圆镜智相应,如日出云翳。」
修行人不可以执着于空,应观色即是空,而色空具不可
得:「若有修空者,顺空而取空,观空与色殊,不名真观者
。观色即是空,色空不可得,此即胜义空,是真解脱者。」
般若的意义讨论到此为止。那么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何
起步呢﹖佛说有十种事能障智慧之灯应该去除:一者懒惰;
二者近恶知识;三者耽着睡眠;四者听闻大乘寻复忘失;五
者乐习世间技艺而生执着;六者我慢覆藏,虽遇善友不能谘
问无上正法;七者于大乘教微妙深理不能解悟,我慢自高便
生退屈;八者耻己愚昧,不能亲近有智之人;九者攻乎异端
诈谓知见;十者于最上乘不生信乐。
菩萨应具足八十四种胜上之心,才能发生般若波罗蜜多
微妙胜慧。这些「胜上之心」就是可以导致般若正智的种种
思想行为。例如闻法无厌,敬事多闻,观身寂灭,清净适悦
等。在此不赘述。要而言之,这些都是远离妄想分
303页
别的方便。
修习般若波罗蜜多者应当修习八法。这八法是:蕴善巧
、处善巧、界善巧、谛善巧、缘善巧、三世善巧、一切乘善
巧、一切法善巧。所谓善巧就是彻底研究或非常熟习的意义
。修习般若的人要彻底研究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各种谛
(如真谛、俗谛等)、缘生法门、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佛法的
一切乘、以及一切法。这八种法实际上包括了一切佛所教的
东西,包括世间出世间的一切。换句话说,修习般若需要彻
底研究经教。但研究经教的主要目的在于验证诸法的空性,
以及获得由这种体验而产生的无量无边济世大用。大乘行者
永远是悲智双运,空有不二的。
四、结论、大乘理趣、般若、禅
佛法如汪洋大海,四面八方看都无边际,但要说简单也
简单得使人难以相信。不论大乘小乘,其教义归纳起来不过
是老生常谈而三岁小孩都懂得的四句话: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一切善法,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经
教研究,都可归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两个项目之下。
般若波罗蜜多的离相行善与体解空性则属于「自净其意」。
般若波罗蜜多,或自净其意,是佛教的精神所在,是成佛的
关键,也是最难修习的部份。若心得彻底净化,戒恶行善根
本不成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说,大乘的要义(理趣)是六度,
而六度的中心在般若。
304页
心的净化正是禅法的内容。禅的特点就是它不理会问题
的枝节,而直捣问题的根源--心;它不先讲求戒恶行善,却
直接着手于体验心的本来清净。这就是所谓「直指人心,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