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哲学 >>

现代中国佛学研究的方法论反省(10)

分享到:

开了因果缘起,说本体,说势用,说转变,说生灭,以为‘不可以常途的因果观念,应用于玄学中’”。如
果这还只是宣明双方各自的立场,下面的专题就属于真正的学术批评了。关于“入世与出世”问题,《新
唯识论》说:“佛学原期断尽一切情见,然彼于无意中,始终有一情见存在,即出世的观念。”印顺批评这
种根深蒂固的谬见,指出“在如实的自证中,世间与出世,都是闲话。在一般的心境,安于现实世间,不
满现实的出世,都是情见。爱着世间是‘有爱’,厌毁世间是‘无有爱’。佛家从出世的情见--涅盘见中,
开发出‘空相应缘起’的智见。真能有所契合,应该不但是出世,而更是入世--不是恋世的。佛学说‘缘
起’、‘缘生’,并不是歌颂生生不息的至德,生与灭是平等观的。”论及空宗,《新唯识论》以为空宗的精
神“一言以蔽之曰:破相显性”,但印顺法师却截然说:“‘破相显性’,不是空宗的空,决非《般若经》与
龙树的空义;反而是空宗的敌者-有宗。”空宗也不像《新论》所说的“要遮拨一切法”、“遮拨现象”,“依
空宗说:空,不但不破一切法,反而是成立一切,这是空宗独到的深义。”《新论》对有宗有所了解,“但
从根本体系上去说,《新论》的批评,并不正确”,因为“唯识宗是缘起论的,是以因果能所成立一切的”,
但《新论》却从玄学本体论的立场指责有宗之种子与现行说犯了“两重世界”的过失,显示其对唯识真义
茫然不解。《新论》视佛教的性相为与其所论体用同样根本的范畴,并宣称佛教的“泯相证性”就是“离
用言体”,实“不知性相的对立说明--以相为现象,以性为本体,在佛教经验中,不是一般的,惟有在
‘能所证知’--认识论中,才有‘以相知性’、‘泯相证性’的相对意义”,“佛法的‘泯相证性’,决非
‘离用言体’”。论到“心与物”,《新论》说“中国哲学思想,要不外儒佛两大流,而两派又同是唯心论”,印顺法师指出这是对佛教所倡“‘名色缘识,识缘名色’,心色平等的缘起论”的曲解,“纯正的佛家,即
万难同意”。此外,印顺法师还一一评破了熊先生对佛教“禅定”、“刹那”以及唯识所立“功能”、“种子”、“无漏种现”等法义的错误理解。(详见释印顺:《评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妙云集》下编之七:《无诤之辩》第1-56页,台北:正闻出版社1995年修订版。)
[54]笔者曾将本文提交2000年12月14-15日于中山大学举办的“现代性与传统学术”讨论会进行交流,会上武汉大学哲学系郭齐勇教授告诉笔者,熊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专门写了〈摧惑显宗记〉来响应印顺法师。此文已收入《熊十力全集》,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55] 〈辨佛学根本问题〉,同前揭书,第183页。
[56] 〈辨佛学根本问题〉,同前揭书,第195页。
[57] 印顺法师已有这种思想,他说:“佛法在流传中,一直不断的集成圣典,一切都是适应众生的佛法。”(释印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序》,台北:正闻出版社1994年修订本三版。
[58] 印顺法师说:“从这佛学的特性去看时,始终存有重知识的,重经验的不同类型。”(释印顺:〈谈入世与佛学〉,《妙云集》下编之七:《无诤之辩》,第210页。)
[59] 参见印顺法师前揭文,同上书,第215、225页。
[60] 参见印顺法师前揭文。
[61] 《大般涅盘经?寿命品》之三,摩诃迦叶问佛陀曰:“云何诸菩萨,能见难见性?云何解满字,及与半字义?”慧远释曰:“下问所依。所依有二:一、明见性必由依经;二、明解经必由解字。”(《〈大般涅盘经〉义记》卷二,《大正藏》第37册,第654页下。)
[62] 戴震:〈与是仲明论学书〉,《戴东原集》卷九,北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63] 吕澄:〈亲教师欧阳先生事略〉,原载《欧阳竟无大师纪念特刊》,此处引自石峻等主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第四册,第356页,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64] 释印顺:《大乘起信论讲记》,第6页,台北:正闻出版社1992年修订版。
[65] 释印顺:〈谈入世与佛学〉,《妙云集》下编之七:《无诤之辩》第248页,245-246页。
[66] 同上。
[67] 同上,第215页。
[68] 欧阳竟无:〈今日之佛法研究〉,王雷泉编选:《欧阳渐文选》,第106页,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版。
[69] 欧阳竟无:辨〈二谛三性〉,前揭书,第90页。
[70] 同上。
[71] 吕澄:〈禅学述原〉,《吕澄佛学著作选集》第一卷,第408页,济南:齐鲁书社1991年版。
[72] 参见吕澄:〈大乘起信论考证〉,《吕澄佛学著作选集》第一卷。
[73] 欧阳竟无谓:“盖《起信》之谬在立真如门而不立正智门,违二转依;《般若》说与生灭合者为菩提,不与生灭合者为涅盘,而《起信》说不生不灭与生灭合者为阿梨耶识;《瑜珈》熏习是识用边事,非寂灭边,而《起信》说无明、真如互相熏习。”(欧阳竟无:〈杨仁山居士传〉,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杨文会、欧阳竟无、吕澄卷》,第450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吕澄在此基础上又补了一判《起信论》为僞妄的义理根据:《起信论》倡心性本觉,但佛法中只说心性本寂,“如从本觉着力,犹之磨砖作镜”,故“本觉绝不能立”。(
吕澄:〈禅学述原〉,吕澄前揭书,第408、409页。)
[74] 欧阳竟无:〈杨仁山居士传〉,欧阳竟无前揭书,第450页。
[75] 吕澄:〈佛法与世间〉,吕澄前揭书,第441页。
[76] 欧阳竟无在〈法相辞典?叙〉、〈辨虚妄分别〉、〈辨二谛三性〉等文中都力斥法尊所译《辨法法性论》。
[77] 欧阳竟无:〈辩二谛三性〉(附解惑四则),《欧阳渐文选》,第91页。
[78] 欧阳竟无前揭文,同上书,第93页。
[79] 释法尊:《驳欧阳渐〈法相辞典?叙〉》,《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第290页,北京: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1990年印行。
[80] 熊十力:〈与梁漱溟论宜黄大师〉,《中国哲学》第11辑,第179页。
[81] 《欧阳竟无大师纪念特刊》,转引自田光烈:《章炳麟〈支那内学院缘起〉书后》,《中国哲学》第六辑,第315页,北京:三联书店1981年版。
[82] 印顺法师就对欧阳竟无在〈精刻大藏经缘起〉一文中提出的刻经原则进行过尖锐的评破,指责他“是自而非它,执一以概全,此是实,余皆妄语,戏论诤竞,是愚痴相,未足以言整理。空有莫辩,内外杂糅,‘学纲未明,教网先缠’,以牵强割裂为精严,亦不足以言整理。”(释印顺:《评〈精刻大藏经缘起〉》,《妙云集》下编之七:《无诤之辩》,第102页。欲详细了解,请参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