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人物 >> 大德 >>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39)

分享到:

   至于《魏译》中愿文是:“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日本《会疏》说:诸佛赞叹,称我名者,包括三个意思。(一)是十方的佛都称扬赞叹阿弥陀这个名号。(二)诸佛也称赞一切念佛的人。所以十方佛也称赞我们说,娑婆世界有这么多众生,大家在念佛,或在家中或在寺中,或单修或共修,在那念阿弥陀佛。所以凡是念佛的,也都在十方诸佛称赞之列。(三)十方佛也都称赞他自己,因为十方的佛也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都由念佛三昧而成佛。
   (五)“十念必生”愿
   “十念必生”愿:“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四十八愿中唯此五愿推为真实,在此五愿中又以此第十八愿最为真实。可见此愿实为真实当中的真实,核心里面的核心,实是两土导师的心髓,乃无上大悲心的具体显现,无上智慧所流出的究竟方便。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至心”。在《观经》第十六观教令众生称念弥陀圣号,经文说:“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两经都是指出“至心”。可见重要。“至心”就是至诚的心。《金光明经》注解:“彻到心源,尽心实际,故云至心。”彻到了心的本源,究竟了心的实际,这叫做至心,至诚的心。到底怎么叫至诚之心?罗什大师的譬喻最好,所以就是大德呀!大师指示什么叫至心:有人在野地里,忽然间碰到强盗了,冤家债主,仇人相遇,他们就拿着弓箭刀枪追赶索命。这个人赶紧逃跑,若被追上就没命了,一想不好,前面有一条河,我到河边上,我是脱衣服过河,我还是就这么过呀!我要是穿着衣裳游泳不便,我不好过呀!要是脱了衣裳,费时间呀!他们抓住怎么办?这个时候心中所想只是怎么过河!这时还会想:我银行存款怎么办?家里还有什么事要吩咐?全没有了。就是怎么过河!心里没想任何其它的念头,这就叫“至心”。这我们容易体会。你听到佛的名字,你就这样一条心的信受欢喜,就是“至心信乐”。你念佛就是这样一条心,一个心眼儿的这样念,就是“至心”念佛。
   愿文中“至心信乐”,信是信心,乐是欢喜,表示愿意。所以这两字显示了信愿很重要。有的人光重视持名,不重视信愿,这是非常不够的。截流大师讲正信。《弥陀要解》讲六信。《无量寿经》讲发菩提心,那就更深入一步了。所以肯用功是很不错了,但可惜还不圆满。信愿行三资粮,缺一不可。三件事情像一个香炉三条腿。有人说我信,我也愿意去,就是不念,那是两条腿的香炉,站不住的。另一种,我就知道念,我也愿意去,真正什么叫六信?什么叫事?什么叫理?还有自佛与他佛?什么因果都不能信。信这条腿就短了。截流大师劝发正信文中发挥得十分深刻,若无正信,虽然努力念佛,不能往生。来生富贵,就造业,这生造业,下一世便入地狱,这叫做结三世冤。所以我们不但信事上的报佛与化佛,还应信理体的法身佛,不但信极乐的他佛,还应信自心是佛的自佛,相信以信愿持名之因,决定得往生之果。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因为作的善事,他可以又生长枝叶,结出果实,而且牢固不能拔,所以称为善根。所有我这一切的六度万行种种善根,我都是一念一念的,一心一心的用纯正相继的心念来回向,就是“心心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趋向。例如阿罗汉的回小向大,就是回转只求自觉的功德,发起趋求大乘的心,这就是回向。也就是回转自己的一切功德都使之趋向于自己的誓愿。《往生论注》说得很好,“回向者,回己功德普施给众生,共见阿弥陀如来,生安乐国”。大家常念:“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话要是至心念去,就有无量功德。因为:把你的功德,施给无量众生,同生极乐国,不是只为自己,这个心是可以往生的。
   “愿生我国”。“愿生我国”明白指出了三资粮中的“愿”字,在“至心信乐”已暗指,这句是明指。“信乐”明指了“信”,现再明指“愿”字。所以说第十八愿是大愿核心,因它明指了净土法门信愿持名的纲宗,具足信愿,但有十念就可往生。这是两土导师剖露心肝的精髓。《弥陀要解》代佛传语,“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说明了,能不能往生,只决定于你有没有信愿,若有深信切愿,决定往生。往生后的品位才是念佛水平所决定的。《要解》接着说:若无信愿,纵然念得如铜墙铁壁,风吹不入,雨打不湿,也无往生之理。盼学净之士,深留意焉。
   “乃至十念”。你这念佛,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念。“乃至十念”,你多念当然更好。到临终有十念相继就可以往生。《宝王论》里说:临终有一念都能往生。所以持名往生称为易行之法,其余的修行都是难行之法。唯有净土法门是横出三界,其余是竖出三界。例如,一个虫子长在竹子里头了,要从竹子里头出来,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在竹子里一节一节的咬,咬来咬去,出去了。这是竖出三界,咬很多节。净土法门是横出三界。横着咬,当然费点劲,竹子皮硬一点,但就在一个地方钉住,咬一个窟窿,出来了。这是易行道。“至心信乐,十念性生”就是体现这易行道。为什么要易行?弥陀的大愿嘛!你说我要救众生叫你解脱而是一个很难的方法,谁都办不到的,有这个方法和没这个方法有什么分别,谁都办不到。修唯识观,修法界观而能得到成功的人就太少了。众生办不到哇!观一切都是自己识心所现,如真知道一切都是识,还有什么分别,吃也吃的,识。看也看的,识。说也说的,识。什么就都是识,这方法很好,但是说来容易,要真到了谁骂你一句,你马上火就来了。高明容易解脱难,讲的高明很容易,你真正跳得出来才算呢!不大做得到。
   念佛就是三资粮中的“行”,有人会问为什么临终十念甚至一念,这样微小的“行”,就能取得往生净土证不退转的殊胜妙果呢?这就是持名法门无上殊胜不可思议之处。也就是弥陀为什么尊称为大愿王之处;也就是善导大师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之处;也就是第十八愿成为五真实愿,四十八愿为一代圣教的核心之处。这愿之名为“十念必生”。“必”是决定之义。这就因为这句名号是弥陀历劫以来无量无边万德所形成。名由德成,所以名具万德,名即万德。众生持名,弥陀万德全入众生介尔心中,由于弥陀万德,庄严了念佛人的自心,于是自心顿具弥陀的万德。拙著《大经解》云:“名号即实德。”正是此义。故云:“念佛时即见佛时,见佛时即成佛时。”极圆极顿不容疑议。《弥陀要解》:“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足证持名妙法,是方便中的方便,究竟中的究竟,但当老实念去。
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