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宗教比较 >> 佛道比较 >>

试论佛道二教之初期交会,兼论二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12)

分享到:

二、   道教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

  在对「淫欲」与「生命」的看法上,佛道二教差异极大。道教贵生、重生,以生生为天之大德;认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主张两性和调一体,才能稳定发展(注二)。相反的,佛教较看轻生命,以生命为淫欲之产物,认为男女淫爱是无明起行的结果。

  道教视生老病死为自然现象,坦然以对,进而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注三),敢以人力智慧和天争,不必避逃至另外世界,即可求得解脱。佛教视生老病死为不可避免不可逃之宿命,须跳离此世界,才能免于生老病死。

  再者,佛经中以生为苦,为轮回之因,为淫秽产物的看法,不仅和道教不同,也和中国哲学如《易经》、《老子》、《庄子》等书中所见到者不同。《易经.系辞上》说:「生生之谓易。」《易经.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经.系辞下》:「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些都是视男女构精为万物化生之始,以「生」为天地之大德。《老子.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老子.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老子》此二章,说明了「生命」来自高贵之「道体」,万物不「生」,则天地将灭坏;而不似佛经以淫为人世之最恶,为轮回之根源,「生」为淫之果,生命为苦。道家既以生命来自高贵之道体,那么象征生之始的婴儿,也就代表了喜悦,代表了道德尚未亏损的象征,《老子.十章》:「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二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老子.二十八章》:「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文中将代表「生」之始的婴儿,视为德全的象征。又,《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男女构精,不是邪秽,「生命」不是无明妄行所致,而是醇和之气所形成的。以上是老子对生命的看法。庄子虽齐生死等成败,但亦不以「生」为苦。《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大宗师》:「且彼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实)死。」《庄子.寓言》:「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庄子.至乐》:「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以上所显现出来的庄子思想,是视死生为气之聚散,通天地一气,并无真正之生死可言;《庄子.养生主》:「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为庄子对死生的态度,不忻生而恶死,安时而处顺;但《庄子.秋水篇》中以神龟为喻,则认为好死不如恶活,显然是乐生,不以「生」为苦。可见中国古代的哲学大都以「生」为喜悦,而非苦、空。

再者,佛教的视男女相淫为邪秽,也和中国固有的思想及道教说有别。《易经》分上下经,上经以〈干〉、〈坤〉二卦为首,象征天地阴阳交感而创造万物;下经始于〈咸〉、〈恒〉,象征男女两性相感,永结婚媾,共创家业。《易经.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说明男女夫妇,为五伦之始因。《诗经》以〈关睢〉为首篇,亦说明夫妇之结合,为家庭伦理及修身治国之始基。《谷梁传.庄公三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阐释了阴阳和合的重要。

  道教倡导阴阳调和,以为孤阴不长,孤阳不生;我命在我不在天。中国的宗教及哲学家,都视生命的产生为物种的延续,为个人及家国的转机,中文「生机」一词之刻意将「机」字与「生」字相连,可见一斑。正因为「生」是可喜可爱的,因而不仅人类之生,甚至鸟兽之生,一花一草等物之「生」,也都充满了喜悦,能让人久久流连;而「生」由「淫」而来,因而连带的「淫」在中国及道家中,便成为庄严慎重的事,而不是邪秽不可告人者;儒家重婚礼,道教重阴阳调和,都是由自然界中体悟而来;这也说明了佛教以生为苦,以淫为秽,和自然界的物性是相违的,徒然自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