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哲学 >>

欧美学界中观哲学诠释史略(10)

分享到:

       论问题》 (台北:允晨,1989)。杨惠南接着于《鹅湖
       学志》第二期  (1988) 发表〈「四句」是释迦的方便
       说〉答复冯耀明。陈荣灼则于《鹅湖学志》第三期
       (1989) 发表〈龙树的逻辑〉一文,加入讨论。
 
              页294
 
 
     等文看到议题的转变。
      在这新一波的诠释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更早以前史特
     连格 (Frederick J. Streng) 的拓荒之作,《 Emptiness:
     A Study in Religious Meaning 》 (1967)。在该书中论及
     「龙树与当代语言分析」时,史特连格说道:
 
       龙树使用语词以表述胜义谛将可在当代语言分析学派
       哲学家中,   如维根斯坦或史特劳孙   (P.   F.
       Strawson),找到知音。 他们皆同意,形上学命题并
       不提供系统形上学家所声称的知识。语词与表述仅是
       生活中的实用工具而已,本身并不带有内在意义
       (intrinsic meaning), 其意义也不来自指涉语言系
       统外之某物。维根斯坦认为语言就如游戏 (game) 一
       般,某一语词的意义来自此游戏规则。....... 犹如
       当代语言分析学家的想法,龙树否认所有的语词从指
       涉语言系统外之事物以获得意义;他主张,陈述中语
       词的关系 (例如,主词与谓词,行动者、行动与行动
       的对象 ) 只有实际价值, 并不表示带有存有论地位
       。(Streng, 1967: 139-141)
 
     对于史特连格来说,龙树和维根斯坦在意义理论上都批判符
     应论 (theory of correspondence) 的说法,而主张意义来
     自语言使用的脉络 (context)。如果离开日常语言使用的脉
     络,误认字词的意义来自其所指涉事物的「自性」,则必然
     形成吾人对于世界的错误认识。从虚妄知识 (自性形上学 )
     中寻求解放,便是龙树和维根斯坦的共同意图,其间之差别
     只不过在于龙树有较强的宗教救济关怀,而维根斯坦仅措意
     于哲学问题的解决。
      就「维根斯坦之后」 (post-Wittgensteinian) 的中观
     学者来说,语言哲学取代形上学与逻辑分析,成为新的中观
     诠释的中心论域。有关「涅盘」、「空性」等概念其实只是
     「语言使用」的问题而已,其「意义」乃是「缘起的」;换
     言之,「涅盘」、「空性」等概念既不
 
 
              页295
 
     指涉任何超越的「绝对」,也非否定存在的空无,而是「缘
     起」的同义词,意指吾人使用的语词或概念之意义乃决定于
     相对的语境, 此世俗的语境 (「语言游戏」 ) 才是吾人所
     必须了解的实在。任何将语言或概念从世俗的语境中抽离出
     来,如一般的「哲学语言」,必都犯了忽视「缘起」的相对
     性与约定性的错误。龙树和维根斯坦的用心显然并不在于否
     定世俗的知识 (俗谛 )、常识、或日常语言,而是在于指陈
     日常语言的哲学化过程中所带进形上学概念  (「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