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佛教哲学 >>

欧美学界中观哲学诠释史略(3)

分享到:

     出, 既认为中观思想主张「实在」 (reality) 是「绝对空
     无」 (absolute nothingness) ,「全然不真实」,又认为
     龙树旨在于显示知性在解释经验世界时不可避免于二律背反
     ,而非否定根本无分别的真实 (法身 )。显然这之间存有解
     释上的不一致。(Stcherbatsky, 1927: 43)
      肇端于毕尔奴夫的虚无主义的中观诠释, 经列维  (S.
     Levi) 而为蒲山 (de la Vallee  Poussin) 继承。 先是于
     1908 年蒲山即指出, 中观佛教主张「现象仅是虚幻,因而
     从批判的观点来说吾人不能谈及虚幻底生、 住、灭。 它 [
     现象 ] 如同石女儿一般,全然空无。 因此,涅盘乃是外在
     地实现于绝对空无中」。 1917 年,蒲山发表《涅盘之道:
     作为解脱学之古代佛教六论》  (The Way of Nirvana: Six
     Lectures  on Ancient  Buddhism  as  a Discipline  of
     Salvation),并为哈斯汀主编的《宗教与伦理学百科全书》
     写「涅盘」、「中观」、 「 (佛教 ) 虚无主义」诸条目,
     继续其对中观学派的虚无主义诠释。于《涅盘之道》一文,
     蒲山先解释「涅盘」之「清凉」与「断灭」二义;「清凉」
     乃是从恼热中获得清净和平,而「断灭」则是指死后个体的
     断灭。他认为在佛教内部有三种涅盘理论:(1) 圣者死后断
     灭,不再受生。此说由「无我」的理论导出。(2) 不朽的存
     在状况。此说并无典据,仅可能是来自佛教徒的宗教想望。
     (3) 「涅盘」是指轮回的解脱,然而吾人无法明言其内容。
     蒲山并未断言哪一种涅盘理论为谛论,虽然在这时期他比较
     倾向「断灭」说。(Welbon, 1968: 274-277)
      然而经过二十年代与舍尔巴茨基论辩之后,蒲山关于中
     观的观点似乎曾有所改变。(Welbon, 1968: 284-295) 蒲山
     在 1938 年去逝后出版的一篇短文〈 Buddhica 〉中承认:
     「我有一段时期,认为中观学派是虚无主义者,否认有独立
     存在的最高真实。在〈中观学〉的短文中,我开始作出没有
     那么肯定的结论。最后,在这里我不得不承认中观学
     ───────
     (注3)Louis   de   La  Vallee   Poussin,  Bouddhisme:
       Opinions   sur  L'histoire   de  la  dogmatique
       (Paris: Gabriel Beauchesne  et Cie.,1908), 转引
       自 Welbon,1968: 271。
 
              页285
 
     派是承认有最后真实的。」蒲山是否真正改变了观点?拉莫
     特 (Lamotte),蒲山的弟子,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中观
     学反思〉 (1932- 33) 一文才足以代表蒲山的真正立场,主
     张中观学派是从二谛论说明事物不存在于胜义谛而存在于世
     俗谛;换言之,于胜义谛事物是无而于世俗谛是有。「空性
     」或「实相」即是非有非无的中道。于该文,蒲山并未结论
     出中观学派主张有所谓「非有非无」之「绝对」的「某物」
     。拉莫特说:「将 [ 实相 ] 实体化为『绝对』乃是莫大的
     错误。 」 (Wood, 1994: 245) 他相信蒲山在〈  Buddhica
     〉一文的观点只是一时失察,不足为据。
      对于蒲山晚年的改变,伍德亦有新解;他认为蒲山旨在
     说明中观「非有非无」的「绝对」是指一切「有」「无」之
     「想」 (thoughts) 的寂灭,而非指既存在又不存在 (矛盾
     的或非逻辑的 ) 之「绝对」。 伍德同意,蒲山晚年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