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台湾佛教 >> 历史 >>

明末清初闽台佛教的互动(2)

分享到:

   十一年,火。三十二年,寺僧募建。地大境幽,题咏者多,今

   圯。

绿珊盦氏〈台南黄檗寺僧与天地会八卦教〉︰

   该寺于康熙三十一年,曾一次被大火烧毁,再由愍度师的手,

   募款重建。当时寺址,是在台南巿大北门外。(现在北门路中

   山公园东北省立第二中学校的旁边)六十余年前,日本据台时

   ,该寺已残破不堪,因此日人把它全部拆去,改为「育苗试验

   圃」,后来又在那里建筑铁路局职员宿舍。......又据老里长

   说︰「寺的四围,茂林修竹,风景绝佳,是一个很清幽的所在

   。进入山门,有一小板桥,桥边有一株榕树,老干槎枒,耸立

   空中。大殿三座,又有罗汉堂。正殿供奉黄檗禅师,并祀观世

   音菩萨。......」(注101)

《台湾史》第七章清代之治台第九节民族革命(页405)︰(注102)

   当时台湾之黄檗寺,相传为陈永华故宅改建者。

   根据以上诸种史料及当地耆老的见闻,可以知道黄檗寺是《高纂

府志》上说的黄檗庵,所在地是台湾县的北门外,也位在海会寺南方

数里的地方,若林衡道氏所说的传闻无误的话,它是明郑咨议参军陈

永华的故宅,由左营守备孟大志改建的;时间是康熙二十七年。三十

一年时,因火灾而遭毁。三十二年,再由僧侣继成师重建。而依《台

湾县志》的话,黄檗寺的规模应是不小,它拥有完整的僧房斋舍及广

大的庭园、

─────

(注101) 《台南文化》3之2,页30a,1953年9月。

(注102) 台湾省文献会林衡道主编,众文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民国82

     年8月初版。

(注103) 《高纂府志》明记三十二年重建黄辟木寺的是继成师,但以

     后的《府志》、《县志》均只言僧募缘重建。至于《通志》

     的继成师说,应该是继成《高纂府志》的说法。而关于绿珊

     盦氏的愍度师说,由于未交代史料依据的缘故,不便置评。

           213页

果园,供奉的主尊是观世音菩萨,这与绿珊盦氏的见闻相去不远。又

依《续修台湾县志》的话,乾隆五十六年,由里人再加以整修,且至

嘉庆十二年时此寺仍存在才对。只是依绿珊盦氏的见闻,黄檗寺于清

光绪甲午年(1894)前后,已残破不堪,日本人据台之后也就将它拆

去,并先后改为育苗试验园、铁路局的职员宿舍了。在《台湾通史》

里,也告诉我们,民国二年前后该寺已消失在这世界上了。1934年台

南州共荣会编辑《南部台湾志》第七编宗教‧黄檗寺条里也说「今废

」(页469)。连雅堂虽说此寺「地大境幽,题咏者多」,但实际上,

好像不是如此,反而有关黄檗寺的史料、诗词题记是较少,其原因或

许与连氏说的︰「乾隆间,有僧谋复明,事泄被戮。」(注104) 有关

吧!连氏所说的黄檗寺僧企图复明的事情,其原委如下︰

   黄檗寺在台南镇北门外,乾隆间,有僧不知何许人,逸其名,

   居寺中。善技击,能蹴庭中石,跃去数丈。素与官绅往来,而

   知府蒋元枢尤莫逆。一日,元枢奉总督八百里密札,命拿此僧

   ,不得则罪。潜访之,知为海盗魁。恐事变,且得祸。乃邀僧

   至署,盘桓数日。欲言又止,僧知之,曰︰「窥公似大有心事

   者,大丈夫当磊磊落落,披肝见胆,何为效儿女子态?」曰︰

   「不然,事若行,则上人不利,不行,吾又不能了,故踟蹰尔

   」。出札示之,僧默然良久曰︰「不慧与公有前世因,故一见

   如旧。今愿为公死,但勿求吾党人。不然,竭台湾之兵恐不足

   与我抗」。曰︰「省宪祇索上人尔,余无问」。僧曰︰「可」

   。命招其徒至,告曰︰「而归取籍来」。徒率众肩入署,视之

   ,则兵卒、粮饷、器祴、船马之数,一一付火。元枢大惊,僧

   曰︰「我祖为郑氏旧将,数十年来,久谋光复。台湾虽小,地

   肥饶可霸。然吾不猝发者,以闽、粤之党未劲尔。今谋竟外泄

   ,天也!虽然,公莫谓台湾终无人者」。又曰︰「公遇我厚,

   吾禅房穴金百余万,将为他日用,今举以赠公,公亦好速归。

   不然,荆轲、聂政之徒将甘心于公也」!元枢送至省,大吏讯

   之,不讳。问其党,不答。刑之,亦不答。乃斩之。是日有数

   男子往来左右,监刑者虑有变,不敢问。待决时,一黑衣长髯

   者弩目立。僧叱曰︰「小奴尚不走,吾昨夜谕而速改恶,毌妄

   动。今如此行迹。欲何为?勿谓吾此时不能杀汝也」!其人忽

   不见。事后,大吏问狱吏,何以许人出入?曰︰「旦夕未见人

   ,且僧有神勇,桁杨辄断,幸彼不走尔」。闻者愕然!(注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