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获,僧寂兴保之得免,则踪迹未可定也。
(十)黄檗之谋事虽不就,其志可嘉。
由以上蓝鼎元的报告看来,在朱一贵之乱中,虽然朱一贵的阵营中
有僧侣活动的史料,但是这些僧侣似是站在人道的立场,帮助剿乱的满
清将领;又此史料证实有清军的将领周应遂、何太武等为求脱身而潜入
寺院为僧侣,其中尤以入黄檗寺者居多数,显然地黄檗寺较其它寺院来
说,是较具有政治的色彩。或许是因如此的因缘,而被认为「黄檗寺僧
离却冈位,左袒军事政治,致以招祸」吧!虽是如此,我们很难证明发
生于乾隆四十二、三年蒋元枢知府时代的黄檗寺僧事件,是如绿珊盦氏
所说的在台天地会谋反清复明的案子。
走笔至此,感到资料的有限,实难证明如谢汝诠、连雅堂所说的台
湾佛教「其宗派多传自福建,衣钵实授自黄檗」的说法。但是如果将源
流溯自中国江南的话,或许可以解开这个疑问。
二、闽台佛教交流的道场
(a)福清黄檗寺
关于福建福清黄檗山寺的沿革,《黄檗山寺志》卷 2,万福禅寺条
,叙说如下︰
216页
寺之创自唐正干禅师始,盖贞观五年(631)也,额曰般若台。
后八年于其东大辟堂于,德宗(779~804在位)改为建德禅寺
。盛于宋,微于元。重兴于明洪武二十三年,莆阳心鉴周公为
檀樾大休禅师主之。......以嘉靖乙卯(三十四年,1555)倭
变灰焚殆尽,僧徒星散,又成榛莽之区。......隆庆初(1567
~1572)僧中天圆公诛芧于斯,志图恢复。万历辛丑(二十九
年,1601)毅然赴阙,请赐龙藏,崇镇宝林。居八年未蒙谕旨
,以疾卒于都之长荣茶庵。其徒孙兴寿、兴慈不怠先志,恳请
愈坚。越六年相国叶文忠公代力奏请改额曰万福禅寺,神宗皇
帝敕赐全藏计六百七十八函,敕书一道,命中使王举同僧赉护
到山。仍发帑金三百两为赉经费,时万历甲寅年(四十二年,
1614)也。是年相国告归,汪邑侯泗论疏,令寿慈募化重兴。
......戉午(四十六年,1618)春兴慈归寂,丙寅(熹宗天启
六年,1626)而兴寿亦归。崇祯己巳(二年,1629)玄孙隆宓
、隆瑞等复构二客堂于殿之左右。已而念祖庭秋晚,正道无闻
,必有弘法开堂者,庶不失古今标格。以是谋诸檀樾外护,敦
请金粟密云禅师主席。庚午(三年,1630)飞钖南来,全提向
上,大机直指当人本旨,黄檗宗风于斯始振,未几而还金粟。
癸酉(六年,1633)冬,宓瑞复仝外护龑居士等恭请费隐禅师
住持,恢张祖道,永为十方禅剎,衲子无远近望风率至。丙子
(九年,1636)夏,师应建宁莲峰之请。瑞同檀信等念黄檗为
列祖之席不可空悬,请隐元禅师以继其位。未期年,衲履盈室
,大振临济之风,中兴黄檗之道,师之功于前,此殆有加矣。
由此可知福清的黄檗山万福禅寺,始创于唐‧正干禅师,年代是
贞观五年。但此贞观五年应是德宗贞元五年(789)的笔误。此根据《
黄檗山寺志》卷 1,山云︰
寺山故有黄檗,因以为名,唐贞元间(785~804)正干禅师为
开山祖,继有断际希运禅师出家其中,厥后阐化江外,所住巨
剎,皆以黄檗称。
又依《淳熙三山志》卷36,寺观类四‧僧寺云︰
福清县黄檗檗寺︰黄檗寺,清远里,以山多黄檗名,江淹南齐
人,好山水,尝游焉。贞元五年(789)沙门正干尝从六祖学。
既得其旨乃辞去。祖送之曰︰把菩即止(《黄檗山寺志》卷3
,开山正干禅师,作︰吾师受记遇苦即止)。干抵此,乃安之
,遂创院,名般若台,今十二祖师堂其地也。
由《黄檗山寺志》及《淳熙三山志》的史料,可证明贞观五年实
是贞元五年之误。又此中记载正干禅师参学于六祖惠能之事,前举重
修、续修《台湾县志》亦有转载,但此说,因六祖惠能于先天二年
(713)示寂的缘故,早有常盘大定氏提出质疑。虽是如此,正干禅师
于此黄檗山筑般若台,使黄檗山成为佛教道场确是史实,日后也有不
少出身福建的僧侣于此出家,并为一代宗师。此中,如黄檗希运(生
殁年不详,但圆寂于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出家于福清的黄
檗山之后,参学于浙江天台山及京师长安,并入江西百丈山怀海禅师
之门,得其玄旨,住钖于洪州大安寺,海众奔凑。此大安寺位于高安
县鹫峰下,因希运酷爱乡里的黄檗山的缘故,将此鹫峰更名为黄檗山
。又大中二年(848)裴相国休镇宛陵,建大禅苑,请师说法,也因希
运酷爱旧山,还以黄檗名之。当此之时,黄檗山名噪一时,但此黄檗
山似指洪州黄檗山,并非是福清的黄檗山吧!(注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