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道品偈诵释义(3)
时间:2009-04-07 10:12来源:缘起作者:证严法师 点击:
有缘感触求真理,回归本性见十相;
学佛要去妄回真,一理通则万理彻;
出自内心本分事,正命慧命自然现。
【正精进】
戒中修定定成慧,专心一意在成佛;
道心不可来间断,发心力行有恒心;
禅在日常生活中,走入众生群中去;
一勤下天无难事,守志奉道正精进。
【正念】
多散众生数息观,多贪众生不净观;
多瞋众生慈悲观,愚疾众生因缘观;
多障众生念佛观,基础在于戒定慧;
请转逆缘为善缘,行兹在兹有正念。
【正定】
摄诸心念正定法,心不移动能静定;
心静定则道能通,正信才能够正定;
万法本来无所住,正住真空道理中;
动静皆寂为贤相,正确修行菩萨道;
慈济世界感恩心,爱为天下众生生;
但愿众生得离苦,大爱包容地球村;
大爱包容地球村,大爱包容地球村。
前言
要创造幸福的人生,唯有从人心起,人人的心念净化,能够做到日日向善,这就是人间的净土。所以人间的净土,一定要人人共同来创造。
智慧是人人与生所具,只因一分杂念,灵觉的本性为愚疾无明所遮蔽,清净光明的智慧便如明珠蒙尘。烦恼垢恶着心,浑浑噩噩是虚度一生,到最后如何是个了局?谁有当下皈投正法,坚持至诚的一念初发心,一路精进不退转,有朝一日必得垢去明存,尘尽光生。
过去,总有太多的妄想,生活中许多的期望,帮本亦是人生前进的动力,但是随着人间欲念横肆,妄想执着纷飞,人心单纯的希望早已染上许多色彩。妄想太多,就有所求不得的通苦,但是疾昧的凡心,明知欲望难求,心念即是不断往外贪取。到头来,浮生若梦一场空,一直到来往生世,生生世世。
除即烦恼牵缠的首务之要,是转变我们的妄想心,使其回归灵明的觉性,明明觉觉,没有虚妄的追求。佛陀一再殷殷叮咛:「守住本心,老实修行。」若能人人动勤守本分,老实修行,就不会有这么多妄想贪著,杂念散心。
学佛,本来就是要清净我们的心性。有的人所追求的修行,是找一个远离人群的地方独修,以为这样就是无所求的清净,事实上,佛陀的教法反指旨引我们,更重要的是「行入娑婆,广度众生」。娑婆世界红尘滚滚,对志求佛道者来说真正是修行的大道场,能深心抱持出世的精神,顾守好自我清净的慧命,舍去贪染愚疾的心态,就能破茧重生,行化人间自度而度人。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但愿诸上善人皆得以此出世脱俗之心,投入红尘万相之中,于众生群中做提灯照路人,缔造慈悲济世之光明世界,共植福慧净土。
第一行品
四念处
【观身不净】
人生在世几十年,何必斤斤来计较;
了解自我入经藏,天堂地狱在瞬间;
九孔常流不净物,色身犹为载道器;
身怀宝藏不相识,转污染为清净身。
很多人认为,学佛是很深奥的法门,那么深,路又那么长,到底要从哪一条路入门呢?其实,佛法是最平易近人的,佛法也是为众生所施设的,佛法最亲近人生。只是,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心与佛法相契?
我常说,佛法要生活化,真正地做到在生活中不离佛法,即能契合众生千差万别的根机。众生有八万四千不同的根机,思想理念皆不尽相同,所以佛陀运用智慧,开启种种方便法门,能适合各人不同的需求,使佛法与我们的生命用生活同行,这叫做佛法生活化。
「三十七道品」的内涵能契合众生不同的根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上根利器之人,无非是教导我们如何发心,如何解开人生迷惑,远离颠倒梦想,就能一步踏实地趋向究竟的佛道。
三十七道品的第一科即是「四念处」,指的是集中心念于一处,防止杂念妄想生起,藉以求得真理的四种方法。
人啊!「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业则从哪里造成的?就是我们的身体。人就是因为有这个身体,所以有贪、瞋、痴、慢、疑等等执着,因而造业为断,受苦不尽。我们在解脱这个苦境,首先要从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四种自我观察做起。
我们要时时遇境观心,碰到什么境界,要好好以智慧往内自观。观,就是观想,也就是细心观察的意思,对外在境界的是是非非,我们要清楚明辨,在心中好好咀嚼后才得出结论,这是对境观境,细心地观察一切宇宙人生的道理。
佛陀是觉悟的圣者,心与道完全契合,不只是透彻大地宇宙的真理,同时也突破个人的生理,我们如果有用心去透彻、体会这个身体,就会看清这个臭皮囊是世间最肮脏,最不清净之物,而且也是不常住的。
颠倒人生乐此身
「生命在呼吸间」,人的身体无非只是一层皮肤覆盖着,随着呼吸而存在,健康的时候,我们好好地照顾它,还算掩盖得住这个臭皮囊,但也只是暂时掩盖着。一朝呼吸一出不再进来时,整个身躯就会很快地败坏、腐烂、脏臭不堪。就算活着的时候,亦是「九孔常流不净物」,这些污秽恶臭的东西,无不是从身体产生。到底身体什么可爱之处?其实没什么可爱,但是偏偏有数不尽的颠倒人生,都是为了这个臭皮囊而计较,为了此身而造业。实在是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