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 3076《愿文》,原卷现藏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东方写本部,共6叶,每叶面积为28. 2×25. 5厘米。正面为《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其中第5页背面有10行回鹘文;
5.P. 2961《愿文》,原卷现藏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正面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原卷由4叶组成,其中,第1-2叶的背面有回鹘文6行;
6.P. divers no. 4《愿文》,原卷现藏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东方写本部,16. 5×12. 5厘米,正面抄汉文佛经,背面有回鹘文11行,未刊;7.P. divers no. 3《皈依三宝愿文》,原卷现藏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东方写本部,25×12. 5厘米,正面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之偈语,背面有回鹘文19行;[7][P154-160]
8.P. ouïgour no. 212《祈愿诗》,原卷现藏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东方写本部,15. 3×12. 9厘米,文中夹写汉字“善哉!娑土!”和“都统尸罗写”等,在“娑土”后书有藏文对应词sa-dhu,存回鹘文字14行;[6][P269-270]
9.SI 2Kr. 45b《皈依三宝愿文》,原卷现藏圣彼得堡俄罗斯东方学研究所,残片1叶,吐鲁番出土,存文字14行。[8][P175-177]
10.U 1917(T III M 120)《佛教徒发愿文》,原卷现藏柏林德国国家图书馆,残片1叶,吐鲁番木头沟出土,存回鹘文8行;[9][P580-581]
11.U 6170《皈依三宝愿文》,原卷现藏柏林德国国家图书馆,残片1叶,系用回鹘文拼写的梵语文献,吐鲁番出土,存文字3行;[10][P203-216]
在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壁画榜题和游人题辞,其中内容不少就属发愿文性质的。
此外,还有数量更多的以题跋形式出现的愿文(或曰“功德记”)。如所周知,在现知的回鹘文文献中,佛教文献居于多数,其中既有印本也有写本。功德主在布施时,一般都要留下自己的姓名、官职及发愿文或功德记等,以表明自己的愿望。这种形式的愿文数量很多,广为学界熟知有回鹘译《北斗延命七星经》题跋中的回向文、哈密本回鹘文《弥勒会见记·序品》中的回向文、迦鲁纳答思为《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译本而撰写的《祈愿诗》、回鹘文《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中的三则尾跋愿文、居庸关回鹘文《造塔功德记》中的发愿内容(见下文)及多种回鹘文佛经写本、印本的尾跋愿文等,恕不能一一列举。
二、回鹘文佛教愿文的内容
愿文,如前所述,就是用于发愿超度的文字。佛教徒通过做功德善业,从而获得佛陀的庇佑,以成就某种愿望。从敦煌、吐鲁番等地发现的回鹘文佛教愿文看,回鹘僧徒之愿望大都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要么表示对现世生活的期求,要么抒发对来世之愿望。
这里先说对现世生活的期求。如居庸关过街塔回鹘文《造塔功德记》(1342年刻写)西壁第23至28偈之发愿内容就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点:
第23偈
1. alqu tïnlïγlarqa ašïγlïγ tü[süglüg q]utluγlar
2. arïγ ačuq [küz ödtäki tolu tägirmi ay tängril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