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由识不可思议境,故能兴起大慈誓愿。虽了知法门及菩提无所有,而仍修之。且誓愿庄严虚空,如空中种树。虽知法门及佛果不属修不属不修,而修非证非得。换言之,仍以即空、即假、即中来修大慈誓愿。
虽言慈悲誓愿是依不可思议境而来,而事实上慈悲誓愿即是不可思议境智,如《摩诃止观》云:
如此慈悲誓愿与不可思议境智,非前非后,同时俱起,慈悲即智慧,智慧即慈悲。无缘无念普覆一切,任运拔苦自然与乐。不同毒害,不同但空,不同爱见,是名真正发菩提心。[34]
此再度证明了真正发菩提心与不可思议境之关系,且彼此之关系,是「非前非后,同时俱起」之关系,也因为如此,所以才能达到「慈悲即智慧,智慧即慈悲」之地步。换言之,当深识不可思议境时,同时发起真正
33. 《大正藏》册46,页56上、中。
34. 《大正藏》册46,页56中。
页317
天台圆顿止观之修证──就十乘观法而论
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五期(2002.07)
菩提心,此时智慧即慈悲;而发起真正菩提心是不离不思议境的,此时慈悲即智慧。因此,也证明了深达不可思议境同时具足真正菩提心之说法。反之,若未能如此,则此不可思议境仍是未圆满的,有待进一步之修证。
由此也可证知:当深识不可思议境之时,则自然能生起真正之菩提心,或言具足真正之菩提心。所以,观不思议境若成,则成就真正的菩提心。此时境即是智,亦是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