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五期(2002.07)
此身念处不仅佛法界如此,九法界之身亦复如此。其它受、心、法等三念处,亦以即空即假即中之三观观之。若能深观念处,则可破诸颠倒,乃至坐道场,如《摩诃止观》云:
法性之法,本非有我,凡夫之人横计有我;本非无我,二乘之人横计无我。今观法性即空,一切皆空,空中无我,是名凡夫倒破,枯念处成。法性即假,一切皆假施设,自在不滞,我义具足,是名二乘倒破,荣念处成。观法本际即非空非假,非空故非无我,非假故非于我,边倒不生,名入涅盘,中间理显,名秘密藏。治倒法药,其数有四:法性观智,名之为念;一谛三谛,名之为处。一切即空,诸倒荣枯无不空寂;一切即假,二边双树无不成立;一切即中,无非法界,祇一念心广远若此。[62]
又云:
若能深观念处,是坐道场,是摩诃衍,是双树间入涅盘。始终具足,不须更修余法。若不入者,更研余品。[63]
此中第一段引文破种种之执着,首先破凡夫之我执,次破二乘之横计无我。即以空破我执,以即假破无我执,若无二边之执着,则入涅盘。最后,则说明一观即三观、一谛即三谛,此为念处;以一切即空,则诸倒荣枯无不空寂;一切即假,二边双树无不成立;一切即中,无非法界。于第二段引文中,能深观四念处,则能坐道场。
(六)第七观:助道对治
所谓助道对治,又名对治助开,是针对根钝又有遮障之行者而言,如《摩诃止观》云:
根利无遮,易入清凉池,不须对治。
根利有遮,但专三解脱门,遮不能障,亦不须助道。
根钝无遮,但用道品调适,即能转钝为利,亦不须助道。
根钝遮重者,以根钝故,不能即开三解脱门;以遮重故,牵破观心,为是义
62. 《大正藏》册46,页89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