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则强调道品调适之重要,,因为若无道品调适,则难与真法相应。藉由道品之调适,能为无漏真法之方便。
《摩诃止观》对于道品调适,主要就无作道谛之三十七道品来论之,以成于一心三观义。[60]
就四念处而言,所观乃是法性之身、受、心、法,而以三观观之,如《摩诃止观》云:
若观法性(身)因缘生法,一种一切种,则一色一切色;若法性空,故一切色一色,则一空一切空;法性假,故一色一切色,一假一切假;法性中,故非一非一切,双照一切,亦名非空非假双照空假,则一切非空非假双照空假。九法界色即空即假即中,亦复如是,是名身念处。[61]
此就身念处而作观,了知身是因缘所生法,是即空即假即中,为便于了解,如下图表所表示:
59. 《大正藏》册46,页87下。
60. 如《摩诃止观》云:「诸道谛三十七品,今不具记,但明无作道谛三十七品,成于一心三观义也。」(《大正藏》册46,页88中)若要细论之,诸道谛三十七品,计有生灭道谛三十七品、无生道谛三十七品、无量道谛三十七品、无作道谛三十七品。
61. 《大正藏》册46,页88中。
页325
天台圆顿止观之修证──就十乘观法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