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大正藏》册46,页89中。
页325
天台圆顿止观之修证──就十乘观法而论
中华佛学学报第十五期(2002.07)
故,应须治道对破遮障,则得安隐入三解脱门。[64]
此将行者之根性分为四种,一、根利无遮,二、根利有遮,三、根钝无遮,四、根钝有遮。而所谓对治助开,是针对第四种根性(根钝有遮)之众生而开设之法门。前三种根性并无须助道之法,而第四种根性因钝不能开解脱门,加上有遮障,故须对治之。[65] 若只是钝而无遮障,运用三十七品则可开解脱门,如第三种根性。
由此可知,「对治助开」是针对根钝有遮障众生所开设之法门。所遮障者,不外乎六蔽,而以六度治之,如《摩诃止观》云:
助道无量,前通塞意中约六蔽明遮,宜用六度为治,以论治道。若人修四(种)三昧、道品调适,解脱不开,而悭贪忽起,激动观心,于身命财守护保着,又贪觉缘想须欲念生,虽作意遮止,而悭贪转生,是时当用檀舍为治。……修三昧时,愚痴迷惑计着断常,谓有人我众生寿命,……是时当用智慧为治。[66]
此明以六度各别对治六蔽(悭贪、破戒、瞋恚、懈怠、散乱、愚痴)。但此未必能奏效,故须进而依四随回转助道,即运用对、转、兼或第一义来对治之。[67] 亦可将此助道之六度观之为不思议法摄一切法。
(七)第八观:明次位
于明次位中,论及了藏、通、别、圆等四教之修行次位,而重点在于圆教次位。
有关圆教之修习,主要以四种三昧及十乘观法修之,其中于修习法华三昧时,须配合五悔来修,如《摩诃止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