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门法事 >> 布萨陀婆 >>

佛教布萨制度的研究(17)

分享到:
[45]《杂阿含经》卷四十,一一一二,大正二,No.99P293c

[46]《杂阿含经》卷三十三,九二九,同注41236b

[47]《杂阿含经》卷三十七,一○四二,同注41P273a


p423

具足戒:不杀及不盗,不淫不妄语。能信罪福者,终不嫉于他。法水澡尘垢,宜于是处洗。……实语而调顺,舍瞋不害物,此是真净水,若入净戒河,洗除诸尘劳。虽不除外秽,能祛于内垢。[48]

在这一段经文中说:佛陀到了拘萨罗国,孙陀利河边。当时,孙陀利河边有一婆罗门到佛陀处,问佛陀说:「你想要在孙陀利河沐浴吗?」佛陀问婆罗门在孙陀利沐浴有什么好处?婆罗门说:「入孙陀利河沐浴,能洗去众恶,使恶业得到清净,得大利益」。这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思想,他们相信:人只要能在圣河沐浴,便可以清净罪业;死后把骨灰洒入圣河,死者的灵魂便可以上生到天界。佛陀显然并不能同意这样的思想,佛陀认为:人只有透过持戒清净,经常布萨,透过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嫉妒、不瞋、不伤害等清净的戒行,才能真正的去除心中的污垢,清净罪业。在这一段经文中所说的布萨,显然并不只限于出家的比丘布萨,而是泛指一般在家、出家的布萨;而所说的不杀乃至不伤害等戒律,也正好与在家的五戒、十善相同。可见,在佛陀时代,在家弟子和出家弟子都分别有各自的布萨的,只是两者是分开来进行而已。而根据文献的记载,这样的在家布萨,在佛灭后的一百多年可能还是存在的。

在《五分律》中,当提到跋耆族比丘十事非法时,有「五百优婆塞聚在一处」的记载,可能正是在家信众举行大布萨的场合,以下就是根据《五分律》的记载,尝试钩勒出在家布萨的大体轮廓:

佛泥洹后百岁,毘舍离诸跋耆比丘始起十非法,……彼诸比丘常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盛满钵水,集坐多人众处,持钵着前以为吉详,要人求施。时诸白衣男女大小经过前者,便指钵水言:「此中吉祥,可与衣钵革屣药直。」有欲与者与之,不欲与者便讥呵言:「沙门释子不应受畜金银及钱,设人自与,不应眼视,而今云何作此求施?」时,长老耶舍迦兰陀子,在彼猕猴水边重阁讲堂,语诸比丘言:「汝莫作此求施,我亲从佛闻,若有非法求施,施非法求,二俱得罪。」语诸比丘已,复语诸白衣男女大小:「汝等莫作此施,我亲从佛闻,若有非法求施,施非法求,二俱得罪。」……于是诸比丘便以耶舍前教白衣为骂白衣,与作下意羯磨。羯磨已,耶舍言:「我亲从佛闻,若僧与作下意羯磨,应差一比丘为伴,谢诸白衣。」诸比丘便白二羯磨,差一比丘伴之。耶舍即将至白衣所,正值五百优婆塞聚在一处,便语之言:「君当知,是法我说是法,非法我说非法,是比尼我说是比尼,非比尼我说非比尼,是佛教我说是佛教,非佛教我说非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