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比丘便合声赞叹三宝。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尔,听请一人」。诸比丘请破戒、破见比丘因此得势。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尔,应请学戒者」。诸比丘复请睐眼、诸病比丘,毁辱众僧者。以是白佛,佛言:「不应尔,应请诸根具足,成就记论、持阿含者」。时众中多有此人,诸比丘不知请谁,以是白佛,佛言:「应次第请。」[21]
佛陀指示了布萨日应赞叹三宝、说三十七道品等法义,于是诸比丘便一起同声赞叹三宝,一起同声说法,但是,佛陀认为不应一起说法,而应该请一人说法。于是比丘们便邀请破戒而且没有正确佛法知见的比丘说法,佛陀认为不应如此,而应该请学戒比丘说法。于是,诸比丘便邀请学戒,但是却眼睛歪斜、诸病缠身、或是毁辱教团的比丘说法,佛陀认为不应如此,而应该邀请身体完具、成就记论、背诵《阿含经》的比丘说法。但是,在僧团中,有很多比丘都符合这样的条件,诸比丘不知应该请谁说法,佛陀认为应该次第邀请符合条件的比丘说法。根据《四分律》的记载,有的比丘可能是口才不好,或是其它的原因,不肯说法。但是,佛陀规定,不可以不说法,至少也应该说一点点法,乃至「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的一首偈也可以,如果还是不肯说法,便要受到处罚[22],可见佛陀对于说法是极为重视的。
(2)诵波罗提木叉的规定
[20]《别译杂阿含经》卷五,初诵(九二),同前注,P405b。
[21]同注6,P
[22]《四分律》卷三十五<说戒揵度>:「若说法人少,应次第请说,彼不肯说。佛言:『不应尔,听应极少,下至说一偈。一偈者: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若不肯者,当如法治。」(大正二十二,No.1428,P817b。)
p416
布萨日说法,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摄受信众,但是,除了说法之外,佛教布萨尚有另外一项神圣的内容,那就是诵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叉的梵文是pr?timok·a,prati是「各个的、各别的」的意思,mok·a是「解脱」的意思,因此,pr?timok·a就是「各别的解脱、别解脱律仪」的意思[23],在佛教中也就是指出家教团中的戒律,音译为波罗提木叉。称戒律为pr?timok·a,可见佛教视戒律为导向解脱的重要基础,如《增壹阿含经》就说:
戒清净义者,能使心清净;心清净义者,能使见清净;见清净义者,能使无犹豫清净;无犹豫清净义者,能使行迹清净;行迹清净义者,能使道清净;道清净义者,能使知见清净;知见清净义者,能使入涅盘义;是谓于如来所得修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