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阿含经集成与大乘经典源流的研究(16)

分享到:

     (注39) 觉音认为长、中、相应及增支的特色,依次是吉祥悦意

       、破斥犹豫、显场真义及满足希求。这是依帝须结集后

       的经藏内容,找出四阿含的特色,并不是四阿含依此特

       色而编成。

 

     20页

 

     8.由于华氏城结集时,先结集律藏而后才结集经藏,并

     要求前后尽量一致, 且以声闻教法为核心,将大乘色彩尽量

     减除, 因而所结集出的律藏与经藏,其内容非常明确地具有

     清晰的声闻教法的色彩。 帝须以优波离系为主要的传承,他

     结集律藏时, 固然依优波离的说法,接着结集经藏,一方面

     删除重复,一方面若有出入,便依准律藏的说法。 由于优波

     离以忆持释尊前期与中期的教法为主, 因而华氏城结集所抉

     择的经藏,在词句上便会比阿难所忆持的较为「古朴」。 南

     传采九分教之说,而不采十二分教,便是如此形成的。 了解

     这一点,我们就知道南传与北传的数据都同样值得重视。

      9.摩哂陀的师资传承,以接受目犍连子帝须下的律藏、

     经藏及论藏为主,虽然他出家时,除了以帝须(属圣上座部

     )为和尚外,尚依大天(属圣大众部)为阿阇梨授十戒,依

     末阐提(属圣说有部)为阿阇梨授具足戒,但他传往师子国

     的教法,只以优波离系的帝须系统为主。故知在部派分立时

     期,经藏与律藏的传承各有不同系统,其选择亦因各师之观

     点而有不同。

      10. 阿育王时代过后不久,于碑文有「知五部者」的字

     句被刻出,明显示出有五部经典的存在,而阿育王时代所刻

     的石柱,虽未刻出「五部」或「四阿含」这些字,但这并不

     表示当时无五部或四阿含(以及杂藏) 的存在。阿育王的法

     敕只在于劝人行善,并不须要刻出「五部」或「四阿含」等

     字眼。由于散在印度以及其近邻各国的多种佛教部派,在律

     藏或经藏上都至少有四阿含的传说,由前述探讨可知,必是

     经由最初有一共通的结集,其后分散各区,才能保持有共通

     的说法,因此,在初次王舍城结集就应已集出四阿含。在毗

     舍离及华氏城结集则将四阿含次序改变并集出「杂藏」而成

     五部。用此观点,才能解释各部派都有四阿含的结集的说法

     。

      11.佛灭五百年后,说一切有部结集论藏, 《婆薮盘豆

     法师传》云︰

 

       「迦旃延子共诸阿罗汉及诸菩萨简择其义,若与修多

       罗、毗那耶不相违背,即便撰铭,若相违背,即便弃

       舍。是所取文句,随义类相关,若明慧义,则安置慧

       结中。若明定义,则安置定结中,余类悉尔。八结合

       有五万偈。造八结竟,复欲造毗婆沙释之。……马鸣

       既至罽宾,迦旃延子次第解释八结,诸阿罗汉及诸菩

       萨即共研辩,义意若定,马鸣随即着文,经十二年,

       造毗婆沙方竟,凡百万偈。毗婆沙译为广解。表述既

       竟,迦旃延子即刻石立表云︰今去学此诸人,不得出

       罽宾国;八结文句及毘婆沙文句,亦悉不

 

     21页

 

       得出国。恐余部及大乘污坏此正法。(注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