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依据(无着在阿踰陀从弥勒受法)。
2.中印别区另有「相应、长、中、增」四阿含的次序,
今称之为1B型,为后期义净所新承,《根本说一切有部毗
奈耶杂事》卷三十九云︰
───────────
(注18) 大正22册191上。此处将结集的经藏次序︰长、中、杂
(相应)、增一阿含及杂藏,说为是王舍城结集时经藏的
内容与次第,其实,此是第二结集时重新调整而成,并
取代了第一结集的相应、中、长、增一的次序。
(注19) 大正22册491下。
10页
「五蕴相应者,即以蕴品而为建立,若与六处十八界
相应者,即以处界品而为建立,若与缘起圣谛相应者
,即名缘起而为建立,若声闻所说,于声闻品处而为
建立,若是佛所说者,于佛品处而为建立,若与念处
正勤神足根力觉道分相应者,于圣道品处而为建立,
若经与伽他相应者,此即名为相应阿笈摩。若经长长
说者,此即名为长阿笈摩。若经中中说者,此即名为
中阿笈摩。若经说一句事二句事乃至十句事者,此即
名为增一阿笈摩。(注20)」
因此,在中印根本说有部,将中阿含与长阿含的次第略
加调动而成1B型。
3.北传《般泥洹经》卷下云︰
「大迦叶即选众中的四十应真,从阿难受得四阿含,
一中阿含,二长阿含,三增一阿含,四杂阿含。 (注21)」
此处将初次结集中的相应(杂) 阿含移至最后,而成「
中、长、增一、相应」的1C型。
4.另外,有注重增一阿含的会外大众,将增一与相应阿
含对调,此系统与大乘关系密切,《大智度论》卷二云︰
「从转法车仑经至大般涅盘,集作四阿含︰增一阿含,
中阿含,长阿含,相应阿含,是名修妒路法藏。(注22)」
同样,在《入大乘论》卷上云︰
「但以增一阿含,中阿含,长阿含,杂阿含百千等偈
,以为一藏。(注23)」
此二本大乘论典,都是「增、中、长、相应」四阿含的
次第,今称之为1D型。
───────────
(注20) 大正30册772下。
(注21) 大正1册191上。
(注22) 大正25册69下。
(注23) 大正32册36下。
11页
由以上的引据,可知到了第二毗舍离结集后,会内会外
对四阿含的次第,有1A,1B,1C,1D以及2A五种
型式的不同传述,后四种都由第一种而来,1B,1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