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只是对第一种的略为调动,且都不含「杂藏」,2A则是
经由毗舍离的结集作了大的调动。圣上座部(化地、铜喋、
法藏、雪山等)都大致相同于2A型,并且都含有「杂藏」,
这便是毗舍离结集的结果。而说有部则始终维持着四阿含,
而不含有「杂藏」,由此也可看出说有部不属于圣上座部
(注24),并未参与毗舍离结集。
五、法诤与犊子结集、华氏城结集
前述毗舍离结集将原先四阿含以外的「杂说」收集成「
杂藏」,从此,会内会外僧众开始接触到未集入四阿含之内
的经典,特别是「方广」的大乘思想,对声闻的经戒产生了
新的影响。因此,佛灭一百三十七年起,有跋陀罗宣说五事
,批评声闻阿罗汉之未究竟,接着有龙上座(此位不是那先
比丘 )、坚意等众比丘的支持,再加上各部派对教理解说的
不同,因而分裂成许多部派。参与法诤的,有大迦叶及阿难
系的弟子,有舍利弗及罗怙罗系的弟子,有优波离系的弟子
,有迦旃延系的弟子。佛灭二百年时,犊子上座首先结集论
藏,集成《舍利弗阿毗昙》以巩固自己这一部派的思想,这
一部派统称「圣犊子部」,此部后来将未集入四阿含的「明
咒」也集入,而有经、律、论(对法) 及明咒等四藏。法诤
时期形成的四圣部中,圣上座部属上座律系(改动戒条次第
者 );圣犊子部、圣大众部及圣说有部属大众律系(未改动
戒条次第者 )。由于明咒与大乘经关系密切,故圣犊子部有
大乘的思想。同样,圣大众部中,也有了大乘的思想,《三
论玄义》卷下云︰
「取诸大乘经,内三藏中释之,诸阿罗汉结集法藏时
(指王舍城结集),已简除此义,而大众部用此义。
……此部将华严、般若等经杂三藏中说之,时人有信
者,有不信者。(注25)」
「至二百年中,从大众部内又出一部,名多闻部。
……(有一罗汉) 至佛灭度后二百年中,从雪山出,
觅诸同行,见大众部唯弘浅义,不知深法,其
--------------------------
(注24) 参阅(注2)。
(注25) 大正45册8下。
12页
人具足诵浅深义,深义中有大乘义。(注26)」
由此可知,部分的大众部在法诤时期接受大乘方广的经
义。而圣上座中,属阿难系的弟子(如昙无德) 后来也都接
受大乘经典。
佛灭二一八年,阿育王灌顶登位,此后佛法大兴,各部
精英荟集华氏城,由于见解不同而起法诤,阿育王接受目犍
连子帝须的建议,将各派的高僧带众往边地弘法。目犍连子
帝须并在华氏城举行三藏结集,依次结集律藏、经藏及论藏
,有关经藏的结集次第,《善见律毘婆沙》卷一云︰
「梵网经为初,四十四修多罗悉入长阿鋡。初根牟罗
波利耶,二百五十二修多罗,悉入中阿鋡。乌伽多罗
阿婆陀那为初,七千七百六十二修多罗,悉入僧述多
(相应)。折多波利耶陀修多罗为初,九千五百五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