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密教理论 >>

真言宗纲要(13)

分享到:

以上金刚胎藏两部曼荼罗最精简的说明,修真言行者宜熟习。

 

17、五智

 

识与智

 

我们人间,意识作用,分作九种。此乃真言密教之主张,计为眼、耳、鼻、舌、身、意、之前六识,第七为末那,第八为阿赖耶,第九为庵摩罗识。初眼、耳、鼻、舌、身、之五识,乃五官感觉也。第六意识,乃如上五感觉之总合整理,即所谓统觉作用也。第七末那识者,末那,梵语音译,意即谓‘认为自己存在’的意识。第八阿赖耶识,乃如上七个识的总体。此一总体有善与恶的两方面:恶方面为第八阿赖耶识,善方面为第九庵摩罗识。

 

凡夫在迷,又怠于修养,执著无明妄想,由是而生邪见恶行。如此积习身、口、意三业,幸蒙如来加持,成三密之妙行,遂植善根,从是薰习,而令善种子大增。另一方面,因恶见邪行,缺于薰习,恶种子逐渐枯竭,不能生起作用。初步人格,得以完成,此乃‘转识’或‘变识’之最浅白解释也。凡夫强执自己的意识,认其心中所认识之物事为实,但人格完全者则不然,深知自己的意识,就是所谓根本无明,必须将之除去,然后打破自己的小我。跳出小壳,去到广大无限的宇宙。那时,就深知自己并无认识的中心。那时,一切都站在宇宙的立场上,去凭眺物事,如是就不停地转变,于是此凡夫之识,就与佛陀之识,(此时名为智),无异无别。所以凡夫潜在之识,可以一变而为佛陀显德之智也。

 

所谓五智者:乃真言密宗,将佛陀之智,分为五种:一、大圆镜智,二、平等性智,三、妙观察智,四、成所作智,五、法界体性智。

 

大圆镜智

 

初、大圆镜智者:镜,晶莹明亮,所以照见万有者也。如来之心,能照万有之真相,故以大圆镜智为喻。凡夫之第八阿赖耶识,乃迷的一方面,其所映取之物,有歪误处。但成佛之后,其所映取者,必属正姿,故称之为大圆镜智。

 

平等性智

 

次、平等性智者,乃照见万有平等性,真如实相之智慧也。凡夫第七末那识,囚困自己于不平等识见之中,但成佛之后,乃知万有平等一如,故称之为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

 

次、妙观察智者,乃万有之特质,均能照见,而无所遁形之智慧也。凡夫第六意识,统觉作用,对任何场合,发生迷惑。万有的个性,无从正确地考察有得。但成佛之后,自己的囚困,已告解除,对于万有,得加正视。而其特质,完全照见澄彻,故称之为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

 

次、成所作智者,乃化他之事业,得因之而成就之智慧也。凡夫的五官感觉,乃凭自己本意而去感觉。如来则常在冷静之中,故对万有的真相,澈底感受。故化他之方便行业,皆可适当顺遂完成之,故称之为成所作智。

 

法界体性智

 

最后、法界体性智者,乃以上四智之总体,即法界根本之智慧也。在凡夫位名为第九庵摩罗识,在如来位则称为法界体性智。

 

如上所明,凡夫之九识,可成如来之五智。但此五智,不过一如来智慧之分为五分而已。实际上,五智必归合为一如来智,且随举一智,其他之四智,亦包含在内。

 

五智与五佛

 

弘法大师“秘藏宝钥”卷中有云:‘人法一体,不得别异’。其言乃显示真言密教人法不二的根本原理。法必待人而得证,人必依法而超升。所以五智虽为抽象之法,但将五智作具体的表现,则必承认五佛的存在。故五智由两部曼荼罗之五佛示现,最为恰当。法界体性智者;普门大日如来之内证智德,余之四智,皆从此智流现。今将五智与五佛之关系,图示如下:

 

 

如上表之配当,应知:大日如来五智具足,其余之四佛,亦各具五智。如是重重无尽。弘法大师颂文中:(即身成佛义颂)‘各具五智无际智’之句可明。

 

18、四种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