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亦是法空之意。关于法空之说不限于大乘一点,
『大智度论』作者亦早已指出,谓三藏处处说及法
空。(『大正』二五,二九五下) 同书并谓小乘多
是先说无常,后说法空。(『大正』二五,五四四上)
135页
(注 18)﹕『大正』二,一六八中。
(注 19)﹕『大正』二,五五○上。
(注 20)﹕『大正』二,七八七中。
(注 21)﹕『大正』九,一三中。
(注 22)﹕『大正』二五,七五六中。
(注 23)﹕『大正』二五,六一九下。
(注 24)﹕『大正』二五,一九七下~一九八上。
(注 25)﹕『大正』三一,六五四下。
(注 26)﹕Idem.
(注 27)﹕『大正』一四,五三九下。
(注 28)﹕『大正』一四,五四四下。
(注 29)﹕『大正』一四,五四五上。
(注 30)﹕佐伯定胤校订,『新导成唯识论』,奈良法隆寺
发行,1972年三版,pp.447-448.
(注 31)﹕Ibid.,p.448.
·期刊原文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
吴汝钧
中华佛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华佛学学报第一期(1987.03出版)
页123-135
--------------------------------------------------------------------------------
123页
提要
本文旨在检讨现代学者的说法,和就有关经论自身的说
法,来看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作者以为,此种特色为
「不舍世间」。此种对世界的态度,贯通一切大乘经论(尤
以大乘经为然),而表现于空、佛身等重要观念中。
佛教起源于印度。这个宗教思想有二系︰大乘与小乘。
本文的目的,是要检讨现代学者的说法,和就有关经论自身
的说法,来看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首先,我们要对大乘佛
教的兴起,作一简单的交待。又本文所谓大乘佛教,指在印
度发展者而言。
一、大乘佛教的兴起
大乘佛教是印度佛教内部的一个重要的宗教运动,对佛
教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但它在印度的兴起的历史,
并不明朗。现代学者多以为它的兴起,大抵是在纪元前一世
纪至纪元后一世纪。若追寻其渊源,则可更推前至
124页
佛灭后一世纪。在那个时期,佛教分裂为十八个或更多个学
派,各有其特异的教理。其中的十一个学派,被视为保守的
正统者﹔这正统即后来所谓「小乘」之意。其余的七个学派
,由大众部(Mahasanghika)领导,表现较开放的态度。这
大众部便是大乘佛教的发端。
在思想上,大众部一方面批评保守者的阿罗汉(arh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