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36)

分享到:

      对于『般若经』的空论的这个特色,从华严宗的法藏世

     界看得很清楚。他抨斥小乘教「即色非空,灭色方空」的狭

     隘立场,而提出「色即是空,非色灭空」。即是说,空并不

     妨碍世间法﹔空即在世间法处成立,不必要灭去世间法,才

     有空。(注16)不必要灭去世间法,即涵不舍世间之意。(注 17)

 

      五、大乘佛教论佛身

 

      由上面所论,我们似可建立初步的看法,以大乘思想的

     特色在不舍世间。这主要是显示于其空观中,菩萨的实践,

     自然也有这个意思。他的智能,其对象即是这空观﹔他的慈

     悲,也以不舍世间为基础。一般所谓菩萨「留惑润生」,便

     是这不舍之意。小乘后期纵有菩萨思想,自不如大乘般成熟

     。至于铃木大拙所说大乘有较宽的襟怀,要解救较多的人,

     这些人总是在世间的。故铃木论大乘,亦不离开不舍世间之

     意。

      不舍世间是一种精神方向,生活态度。这方向或态度亦

     显示于大乘佛教的其它重要观念中,如佛身、真如与如来藏

     。以下为省篇幅计,只择佛身来论。

 

     130页

 

      关于佛身,通常是三身的说法。这即是,佛基本上指释

     迦牟尼,他是一个历史人物,又是最高真理的觉悟者,故他

     有物理之身,也有精神之身。另外,为了普渡众生,他不时

     出现于世间,故又有示现之身。示现之身又可示现为佛陀,

     而成一个历史人物,故这示现之身又可与物理之身结合为一

     。在此之外,又有佛自受乐的身。因此而有三身。

      物理之身即色身,指在历史中出现的佛陀。这是大家都

     能了解的。法身则指那普遍的精神,在历史的佛陀中显示出

     来。『阿含经』已说到法身。如『杂阿含经』谓﹕

 

       「如来之体身,法身性清净。」(注18)

 

     『增一阿含经』谓﹕

 

       「尊者阿难作是念,如来法身不败坏。」(注19)

 

     又谓﹕

 

       「肉身虽取灭度,法身存在。」(注20)

 

     故初期佛教,大扺是二身(色身、法身)的说法。自后大乘

     佛教兴起,乃有受用身及变化身的提出。受用身指佛享受佛

     法的乐趣时的身,也是专为对菩萨说法而示现的。变化身则

     是佛陀为了救度众生而示现出来的种种变化的身体。其最明

     显的莫如在历史中真正出现的释迦牟尼。由是便有三身之说

     :自性身(svabhavika-kaya,即法身)、受用身

     (sambhogika-kaya)、变化身(naimanika-kaya)。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变化身。它的成立是由于佛陀为了

     救渡众生。这众生自是世间的众生。这便透露不舍世间的涵

     意。这种身相当于较早期提出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

     中的应身,所谓「应」,是佛陀对世间的需求的回应。此中

     很有其积极的意义。唯识学派以变化身是成所作智所现,这

     益显示它与世间的密切相连。因成所作智是成

 

     131页

 

     办世间种种度生事务的智能,是世间的智慧。

 

      六、大乘经论论大乘佛教

 

      以下我们看大乘经论自身如何论大乘佛教。这样看起码

     可以让我们知道大乘经论的作者如何自觉地理解他们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