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5)

分享到:

     出现于世间,故又有示现之身。示现之身又可示现为佛陀,

     而成一个历史人物,故这示现之身又可与物理之身结合为一

     。在此之外,又有佛自受乐的身。因此而有三身。

      物理之身即色身,指在历史中出现的佛陀。这是大家都

     能了解的。法身则指那普遍的精神,在历史的佛陀中显示出

     来。『阿含经』已说到法身。如『杂阿含经』谓﹕

 

       「如来之体身,法身性清净。」(注18)

 

     『增一阿含经』谓﹕

 

       「尊者阿难作是念,如来法身不败坏。」(注19)

 

     又谓﹕

 

       「肉身虽取灭度,法身存在。」(注20)

 

     故初期佛教,大扺是二身(色身、法身)的说法。自后大乘

     佛教兴起,乃有受用身及变化身的提出。受用身指佛享受佛

     法的乐趣时的身,也是专为对菩萨说法而示现的。变化身则

     是佛陀为了救度众生而示现出来的种种变化的身体。其最明

     显的莫如在历史中真正出现的释迦牟尼。由是便有三身之说

     :自性身(svabhavika-kaya,即法身)、受用身

     (sambhogika-kaya)、变化身(naimanika-kaya)。

      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变化身。它的成立是由于佛陀为了

     救渡众生。这众生自是世间的众生。这便透露不舍世间的涵

     意。这种身相当于较早期提出的三身(法身、报身、应身)

     中的应身,所谓「应」,是佛陀对世间的需求的回应。此中

     很有其积极的意义。唯识学派以变化身是成所作智所现,这

     益显示它与世间的密切相连。因成所作智是成

 

     131页

 

     办世间种种度生事务的智能,是世间的智慧。

 

      六、大乘经论论大乘佛教

 

      以下我们看大乘经论自身如何论大乘佛教。这样看起码

     可以让我们知道大乘经论的作者如何自觉地理解他们自身的

     思想。这或许可以补本文开首说我们不能充分知道大乘佛教

     兴起的真正原因一点的不足。

      首先看『法华经』。该经基本上是通过与小乘作比较,

     来论述大乘。该经谓﹕

 

       「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懃精

       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盘,是名声闻乘。 ……若有

       众生, 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懃精进,求自然慧,

       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 ……若有

       众生, 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

       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 愍

       念安乐无量众生, 得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

       」 (注21)

 

     此中论小乘的要点是「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盘」及「乐独善

     寂」;论大乘的要点则是「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

     度脱一切」。对比起来,小乘的舍离世间的精神或态度,与

     大乘的不舍世间的精神或态度,非常明显。

      以下看『大智度论』。该论基本上亦是通过与小乘作比

     较,来论述大乘。该论谓﹕

 

       「佛法皆是一种一味,所谓苦尽解脱味。此解脱味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