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注 2)
『杂阿含经』(Samyutta-nikaya)谓︰
「阿难,我正法律乘、天乘、婆罗门乘、大乘能调伏
烦恼军者。」(注 3)
此外还有多处不录。在佛之世,佛教徒当然未意想到尔后大
、小乘佛教的分途发展。『阿含经』用「大乘」之名,大扺
指佛的教法,而含有尊崇之意。这「大乘」自不同于尔后大
乘佛教的「大乘」,但亦非全不相通。大乘佛教自有其发展
,但其基本教理,并不远离佛的本意。
附带一说,「小乘」一名,亦见于『阿含经』中。如『
增一阿含经』(Anguttara-nikaya)谓﹕
「如来有四不可思议事,非小乘所能知。」(注4)
这样说小乘,自有贬损之意。
三、现代学者论大乘佛教
以下我们检讨现代学者论大乘佛教思想的特色。首先看
铃木大拙的说法。铃木给大乘佛教下了一个定义,谓﹕
「大乘佛教由一种进取的精神所激发, 在不违离佛陀
教法的内在的精神下,扩展了本来的领域。 另外,它
把其它的宗教的哲学的信仰,吸收到自己方面来。 因
为这样可使不同性格和智能的人得到解救。 」 (注 5)
在与小乘的对比下,他认为大乘佛教较自由和富进取性,但
在很多方面都有形而上学意味,和充满思辩。(注 6)不过铃
木并不大强调大小乘的相异处,他认为这种相异并不是质的
相异。这种不同只在于两者的取向而已﹔大乘要开拓宗教的
自觉,扩展知识的范限﹔小乘则要力求保全僧院的律则和传
统。他认为两者都从同一的精神出发,走
127页
同一的道路。(注 7)
铃木这样论大乘,自然是对的,但显然太空泛,使人难
以捉摸。不过,他总给人一个印象,即是,大乘有较宽的襟
怀,要解救较多的人。这与他较后提出大乘是菩萨(bodhisa
ttva)的佛教一点,很能相应。他说大乘是菩萨的佛教﹔而
独觉(pratyekabuddha)和声闻(sravaka)则被大乘行者视为
小乘之徒。(注 8)
说大乘佛教,决离不开它的主角,这即是菩萨。抗塞在
这方面,便较铃木大拙为具体。他说大乘佛教的首要之点是
,它是一种生活之道,伴之以一种非常清晰的观念﹕这即是
灵性的完美(spiritual perfection),和能使人达致这灵性
的完美的步骤。(注 9)他所说的正是菩萨。灵性的完美即是
六种波罗蜜多(paramita)﹔那些步骤即是十地(bhumi)。这
两者是菩萨实践的主要内容。在这两者之中,抗塞特别重视
波罗蜜多。他说菩萨的极其重要的工作,是要破除自我。自
我是成佛的障碍,要破自我,是很不容易的。他说菩萨为了
达致这个目标,采取两面的做法﹕在行动方面自我牺牲和无
私服务﹔在认识方面渗透自我不存在的真理。由此抗塞提出
菩萨必备的两个条件﹕慈悲(compassion)与智慧(wisdom)。
(注10)他说这两者的结合,有赖于六波罗蜜多的实践。(注 11)
抗塞的所论,有进于铃木大拙之处。理由是,他不如铃
木般空泛,却具体地把大乘规定到菩萨方面来﹔而在菩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