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净因三要(22)

分享到:


  种如是因,得如是果;种下菩萨心、佛心的种子,将来必定成就佛果。我每天为大家开示,一再鼓励诸位好好利用身体、时间来利益人群,我期望人人,不论是出家弟子或是在家居士,皆能学习佛陀的精神,以大慈悲心及勇猛精进的毅力、勇气与信心,从凡夫地走入菩萨的道路,担负起众生的苦难,勇往直前、不退不惧,直往成佛的目标迈进!

  (编者按:《法苑珠林》内容读者可参阅《大正藏》第53册之受戒篇第87的戒相部)

  三.不犯威仪

  人性之美,莫过于诚

  能受天磨方铁汉

  人性之美,莫过于诚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这是《普贤菩萨警策文》中的句子。圣人贤者有高超的见地与智慧,能透彻人生真相,所以常时时刻刻自我反省——昨日已逝,自己是否已成就了些什么?

  知道反省过去才是正确的人生,若只是随着日子消逝而纸醉金迷、懵懂迷糊地空过时日,就叫颠倒的人生。所以修行者要随时自我警惕、检讨,不要迷失了自我,也不可浪费时日。

  去伪归真,还我本来面目

  自我最可贵,本性最纯真,若能认清自己,就是最完美的人生!而我们要如何认清自我呢?因此自我省思与检讨非常的重要!人生的道路从何而来?目标又何在?想要走正确的道路,必定要诚心学道,想找回自我,也唯有学道。「道学行仪纯诚厚德,人性之美莫过于诚,人性之贵莫过于信。」所谓「诚于中、形于外」,就是将所学的道理摄受于心,表现于外,亦即心念诚正则行动显现威仪。一切举动,如何与「道」相契合呢?必先具足「纯」、「诚」的心念。

  纯就是纯真、单纯,没有杂染。凡夫由于受到后天的污染,一心直向欲境奔驰,所以多心、多欲。一切的罪恶以及业力,皆由欲念所致。要寻回真如本性,唯有去杂返纯,去伪归真,回归到自我的本来面目!

  所以,学道应以最纯诚的一念心追求道理,设若只是成为装饰自己的名利,道则不纯、不诚;要以发自内心的单纯和真诚精进向道,方能培养出纯诚厚德,故知「道学行仪,纯诚厚德」,即是找回自我最重要的一条轨道。

  什么样的人最可爱?什么样的人最可亲?

  「人性之美莫过于诚」,以诚存心、以诚待人的人,最得人喜爱,也最值得人亲近!自无始劫以来,我们清明的本性因为受到社会环境的薫染而污浊,直到认识佛陀所教导的道理、了解人生的宗旨后,才学习去掉无明,回归纯真本性;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机缘「学行合一」,战战兢兢地行于诚、精于道。

  希望人人都能为自己开创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人生;这也是大家所追求的目标——回归自我清净的本性。

  团体美来自个人的美

  我常常提醒并鼓励大家,要时时刻刻抱着一分感恩心诚恳地和人相处,以诚信待人。彼此若能守信重诺和信赖,则任何人我是非,都不会造成问题!

  学道,一定要反求诸己。一个团体,乃由无数个个体所组成,人人对自己都有责任,若能常常坚固「诚心」,一个团体有十个人,就有十分诚心;有二十个人,就有二十分诚心;整个团体若能同心发扬「诚」字,这个团体就是最美、最清净的团体。所以说团体的风气和形象,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宇宙虽然广大,但是我们不可自认渺小,无法发生任何作用,我们应该要有自信,相信自己这个渺小的点,也能够影响无数个点。我们是慈济的一分子,一定要身体力行,检视自我的诚意,恢复清净的本性;人人若能恢复清净的本性,就能转娑婆世界为极乐净土。

  道学行仪,纯诚厚德

  要得到幸福的人生,达到真、善、美的境界,一定要依正道而行;人生的道路若能行得正、不脱轨,便是真善美的境界。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若能听到一句真理,并体会其真义,即使当晚咽下最后一口气,也能了无遗憾,可见「道」对于人生是多么重要啊!因为唯有识得真理,才能建设有意义的人生。

  因此学佛一定要用心追求正道,充实内在修养,并且表现于行动威仪中;若能如此,即是厚德——德行厚重。

  坦诚待人,则一切举动皆能受人赞美、肯定。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人若无信,就无法立身处世,有如一辆马车欠缺了马与车之间的连接杆,车子就无法运行前进!所以,做人一定要有诚信。

  佛门「六和敬」的重点在于「和睦」,而和睦最重要的条件是:相互坦诚。心存坦白、诚意,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彼此信任,则一切行动皆能和敬——和而敬之。因此,我们的内心与行动要非常坦诚,才能彼此敬重,相互信赖。

  以诚以信,深蓄厚养

  灵源禅师说:「衲子虽有见道之资,若不深蓄厚养,发用必峻暴,非特无补教门,将恐有招祸辱。」圜悟禅师曰:「学道存乎信,立信存乎诚。存诚于中,然后俾众无惑。存诚于己,可以教人无欺。惟信与诚,有补无失。若诚不一,则心莫能保,信不一,则言莫能行。」

  灵源禅师的意思是说:看人不可只看皮毛——不能只看他的聪明、谈论佛法头头是道,就以为很好;也不可因为他的学问广博,就以为很好;若不能真正地深蓄厚养——长久累积内在的德行、真诚的修养,而只是凭着世智辩聪,利用佛法搬弄口才,这样的人不但无法利益人群、教导众生,甚至还会污染佛门。

  圜悟禅师则强调:学道最主要是心存信、诚——要有正确的心思、正确的见解及正确的道念;这些都发自于我们的正信——正确的信仰。有些佛教徒但凭一股热心,只知道要尊重佛、法、僧「三宝」,对于教法却不求甚解,只是一味盲从,无法分辨是非;由于观念偏差,而造成错误的见解与行为,这种错误的观念害人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