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净因三要(30)

分享到:


  如果能将所学经文于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也就是在二六时中皆能受持、修行、学习,那么就不需远至深山或离开人群,也不必到另外一间学院去修学。我常说:「一天是一张纸,一个人是一篇文章,宇宙之间就是一所大学。」我们自己身处于大学中而不自知,身为宇宙大学中的学生,却偏偏要跑去入小学。其实,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大慈大悲、大雄大力的力量,却偏偏要隐藏起来,这就是浪费人生。请大家自我省思,相互勉励!

  如一众生不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楞严经》中第三卷阿难说偈赞佛的一段偈文: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这段赞颂偈,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是最好的学佛途径。学佛者必须学这分大雄大力、大慈大悲的宏愿——「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修行并非要求快速成佛,而是要发愿救度一切众生。如果还有一人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涅盘也,意译灭度、圆寂),意即不愿修取菩提正等正觉(成佛),这也是广结善缘的宏愿。然而,要广结善缘就必须常常警惕自己,善加化解烦恼,并且要以「爱」和「包容」来接纳每一个众生。

  去除烦恼,广结善缘

  与人相处,难免会有投缘、无缘,欢喜或不欢喜的分别。有时候别人无心说的话,我们却有意钻牛角尖、自取烦恼,这样就是凡夫;凡夫总是自寻烦恼,而不懂得去除烦恼。学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烦恼,化解别人的不悦与刻意伤害。

  烦恼的产生一定都有其原因,所谓无风不起浪,人家为什么对我们不投缘、不高兴?必须好好地审思,找出其原因,尽量做到使人高兴,解开别人对我们的误解或恶意。

  人与人之间的「缘」非常重要!若能在今生今世,减少众生对自己的不满意和广结善缘,一旦因缘成熟即得速成正觉,在娑婆世界「坐道场,弘扬佛法」。

  但是如果不先去除烦恼,就得不到大雄大力,也无法发挥大慈大悲。在我们的宇宙大学中,必须时时刻刻「审除微细惑」。审是思考,除是去除,微细惑是烦恼,所以「审除微细惑」,就是好好地仔细思维,找出烦恼并将其净化排除。

  (微细惑就是九十八使,九十八种烦恼。使,即烦恼之意,从我们内心中的五蕴(阴)——色、受、想、行、识衍生,再由地、水、火、风的四大假合细分成六十二见、九十八使。这些都是人的心理状态。)

  所谓「舍得」是要舍什么,你们知道吗?就是要舍烦恼。舍去烦恼才能得到智慧与大雄大力,发挥大慈大悲。有大慈大悲才能四通八达,一切无碍!当初,佛陀并非单凭他一人觉悟就能教导无边众生,实际上,是由周围的弟子帮助他广设道场、广结善缘,佛才能将自己的慧命发扬光大、利益众生。所以,我们若想发挥大雄大力,必定要在今生广结众生缘。

  佛陀常常教导弟子要时时与人结好缘,也曾讲述了一段他与阿难的往昔因缘,希望弟子重视因缘,多结善缘。

  长者与小沙弥的善缘

  在久远劫前,有一位老师父带领着一群小沙弥用功精进的修行。老师父常常叮咛小沙弥们,要多多利用时间背诵经文。所以小沙弥们也谨记师父的教诲,于行、住、坐、卧中都非常用心的依教奉行。

  有一天,有一位小沙弥出门托钵,边走边大声地背诵经文。背着背着,竟然忘记了「托钵」这回事……

  有位长者看到小沙弥过门而不入,觉得很奇怪,就追了出去问道:「小沙弥、小沙弥!你的钵还是空的呢!请接受我的供养好吗?」

  小沙弥停下了脚步,接受长者的供养。

  长者问明原因,很赞叹小沙弥的精进,就说:「你以后专心的用功办道,让我来供养你的生活所需。

  小沙弥心怀感恩更精进的深入经藏……

  修行不能离开人群

  佛陀说完这个故事,告诉弟子:「当时的沙弥就是我,而那位长者就是现在的阿难。阿难生生世世都护持我,我则引导阿难入正知见,这都是因为过去广结善缘的结果啊!」

  人与人间的相处,有「因」必有「缘」。有了因缘,才有相互对待的结果和彼此感受的回报。人无法离群独居,在人群中必须相互依存才能生活,所以要「安处于群众」,需与人结好缘。

  释加牟尼佛离开皇宫到处参访、求道时,曾经在苦行林六年静修,但是他成道之后,为了教化众生,还是必须回归人群,所以修行不能离开人群。

  总之,与人结好缘,将来有朝一日有所成就,才有办法、能力及因缘度化众生。所以,广结善缘是很重要的。

  眼睛「听」,耳朵「看」

  对待每个人,我都是用眼睛「听」、用耳朵「看」,为什么呢?因为要了解一个人,并不是只用眼睛看、耳朵听就可以;透过眼睛看、耳朵听之后,还要再经过审思;也就是说,我虽然看到形态而同时也能「看」出其声音,听到声音时也同时「听」出其形态;听与看平行,好好地审思,如此,才能将烦恼治除。

  所以,别人说话时,我会好好地听,一边听、一边体会话中情境的虚实。我若只用眼睛看,难免会像太阳被乌云遮住。因为我也是人,人难免都会有烦恼;可是,只要给我一点时间,我就能将别人所说的话,好好地再思维、再思考。

  所谓学佛,就是学如何去除烦恼!凡夫难免有烦恼,但我们仍要用明智、敏锐的智慧,好好地审除烦恼,才能以清净广阔的心胸来包容他人。

  扫地扫地,扫心地!

  每年为了迎接新的三百六十五天,大家都忙着除旧布新,清扫环境。打扫环境为的是什么?是不是真的为了过年?不是,是为了建立崭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