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理论 >> 大乘显教理论 >>

净因三要(8)

分享到:


  现在很多人只知道好高骛远,不知「道即在眼前」。所以,千里之路重在审慎这最初、最近的第一步,求师之道亦是如此。

  我们要身体力行,修己善群,不可故步自封;若只是一味地追求佛理,而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接受人事的历练,又如何能真正回归清净的本性呢?现在很多人只求理不求事,懂理而不懂事——只知「道理」而不知「事理」。做人能成功是因为能顺应事理,若违逆事理则容易导致失败。所以,能在人生道上通行无碍即是顺理;若在人生道上行不通,人与人之间都无法融洽、和顺、遵守礼节,那还谈什么「道理」呢?

  确立学习的目标方针

  不论学佛修行或做人修养,皆要尊师重道。若对师长欠缺尊重恭敬的心理,也就等于轻忽了自己向上学习的精神。

  学习必须有方针,先确定自己要学习的,然后慎重地选择引导我们达到目标的教导者。各行各业都有专精擅长的师傅,例如对裁缝有兴趣者,确立目标、方向后,就要寻找一位手工精细、裁剪高明的裁缝师当老师,才能学得一手好的裁缝技术。否则,若想学裁缝,却找一位木匠师傅,那又有何用呢?所以,择师在于己志,既然找到自己需要的师长,就要必恭必敬、贯注精神,认真学好这门功夫。

  假如希望师傅能将毕生所学的功夫倾囊相授,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非常认真、用心,并且尊重师傅。如此,师傅才会不遗余力地将所有的技艺传授给弟子。如果弟子对师傅的态度轻慢,对所学的功夫不认真,即使多有涵养的师傅也会失望,最后弟子当然无法学得精湛的技艺。

  学佛也是一样,佛陀的智慧超越世人所知,佛陀的教化是应众生需求而因材施教。为了教导众生了解佛陀所悟得的教理,古德乃将佛法分科别门,区分成各宗派别,修行者确立自己的目标方针,然后选择自己依止的宗门,一门深入。

  总之,学佛最重要的是必须尊师重道,要依从佛陀所说的教法身体力行,不能只在口头论诵;虽然起而行总是比坐而言困难,但不付诸行动,就好像是进入药店看药材,而未将良药放进口中服用,如此,身心的病根本无法治愈。尽管「忠言逆耳」、「良药苦口」,但众生的病一定要对症施药。修行即是如此,知道道理不难,然而要真正身体力行,就不太容易了!

  社会上有许多进修研习的机会,出家修行与在社会中修学毕竟不同。出家修行没有文凭,且不仅只听讲、学习而已,而是为了收摄本性,将潜藏内在的良知启发出来,并且将良能展现;不管身心经历多大的磨练和考验,都能有始有终地坚持到底!

  出世投师,须求正见

  莲池大师曾说:「应知出世投师,须求正见,参访请益,莫附邪宗。」起步需有人引导,因此不能没有师长;但我们请教法师或有修持、有学德的人,一定要非常注意他是否具有正知正见?听经时也要仔细选择真正能引导我们正确方向的人,绝对不可人云亦云,否则很容易附和邪宗——影直则以直为实,影曲则以曲为实;如此根本无法分辨本体形态究竟是曲是直,甚至误以为二者皆对。

  身为佛教徒,要懂得运用智慧,因应时代力行佛法。有一则日本的小故事说:德川时代,日本天皇的大权完全被德川幕府的将军所执掌,有位江吉将军可说是当时日本的执政者,天皇只不过是傀儡而已。这位将军的母亲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但却无正见。

  古时候的人重男轻女,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很多妻室,因为大房(第一位妻子)所生的孩子不一定是男孩,所以将妻室中第一位出生的男孩立为父位继承人。江吉的母亲是第二房妻子,一心想生个男孩,因此她不断拜佛。后来经由某宗派的师父引导她祈求生男育儿的方法,她果真如愿生下一子,自己也由偏房高升正位;而她的儿子江吉长大后,也成了将军的继承人。

  江吉的母亲不断灌输他一个观念:「妈妈就是因供奉某宗门,才有今日的福报,你也应该虔信这个宗门。」江吉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深受母亲的影响,所以也非常虔诚信奉。他长大成人后,继承将军的权位,为了事业以致晚婚方得一子;他的儿子在大家欢喜庆贺下诞生后,却不辛夭折了!为人父母者当然心痛欲碎,而老来得孙的祖母更是哀恸不已!

  江吉将军想尽办法安慰母亲,都无法减轻母亲的悲伤。最后,他只好请自己虔诚信奉的两位大师入宫劝慰母亲。其中一位大师告诉她:「你儿子过去生中多造杀业,因此招致你孙子短命,你们要多放生。还有你的儿子肖狗,若他想要官运亨通、掌握大权,唯有多护狗。总之,除了放生、护生外,还要对狗特别礼遇。」

  江吉将军听了母亲和法师的话,便下令江户(德川幕府所在地)所有的百姓——不准吃鱼吃肉,不准杀生,对狗要礼遇,不仅不能杀狗,甚至要尊称狗先生、狗阁下,而且要让狗住华贵的狗屋,穿绸缎制的狗服。那个时代的人民大多家徒四壁,衣不蔽体,生活非常困苦,到处有饿殍。但是江吉对庶黎苍生却没有一点体恤、关怀的心念;反之,有人杀生,便施以严刑酷罚。

  护生当然是善意,但是过于偏爱牲畜而无爱护生民之心,就是太执着了!

  由此故事可知,一位佛教徒不仅是要有虔诚的心,且除了慈悲外还要懂得运用智慧判断,否则自己抉择错误,还误导了众生。故知「正知正见」对学佛者的重要。

  选择良师,专心依从

  参学求法,除了根本上要尊师、重道,同时还要秉持正知正见,才不致有所偏差。

  人生苦短,普贤菩萨警众偈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今日既过,生命亦随之减少一天;要时时自我反省过去不正确的观念、行为或思想,是否随着岁月消逝、寿命减损而日益减少呢?修行就是要日日精进,将过去错误的观念,一天天地修正减少,并将正确的观念充实增加,如此慧命才能增长。

  佛教所蕴涵的教育,是人生最活泼、最实在的教育,是我们人伦、教育、文化的前导者。学佛,也应顺应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潮流。今日社会教育普及,学识智力水准提高,不同于古代的生活背景,若仍停留在一般的民间信仰——「人家说什么,你就做什么」,这就不是宗教真正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