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22
壹、 前言
「空有之诤」--清辨与瑜伽行派之间的论诤,乃是印度佛教思想
史上的大事,它造成了大乘佛教分成「中观宗」与「唯识宗」两大宗
派,也使得空宗「二谛说」与「三性思想」的差异性也被突显出来。
----例如「依他起性」是胜义的「自相有」,还是世俗的「自相有」
呢?两宗就有所不同。我们这里是以清辨三大著作之一的《中观心论
》(Nadhyamaka-hrdaya-karika)及其注「思择炎」(tarkaivala)
为解释线索,来探讨「空有之诤」的「基本内容」与「思想意涵」。
(注1)
若要解答清辨与瑜伽行派之间的「空有之诤的基本内容与思想义
涵为何?」之问题,我们需要厘清下列三种课题:一、首先是厘清清
辨作品(《中观心论》)先后顺序之问题;二、其次,需对清辨作品
中作为对论者的瑜伽行派的义理性格(为「有相唯识」或「无相唯识
」)做一厘清;三、最后须对清辨与瑜伽行派的诤论焦点(三性的有
无)的内容与哲学义涵进行探讨。一由于篇幅之关系,前二者仅能约
略涉及,后者则为本文重点。
首先,就第一课题--「厘清清辨作品先后的顺序之问题」而言,
我们分别从「相关文献的引用」(《大唐西域记》等)有一大段没有
写以及藏文《中观心论注‧思择炎》来看,我们发现第一次「空有之
诤」中作为对论者瑜伽行派之义理性格,较接近安慧一系「一能变」
、「九心所」等学说的「无相唯识」。显然此次辩论是以「相见俱无
师」为主要辩论对手,至于无着之「依他起之有性」以及陈那「真如
有行相可得」的「有相唯识」则为次要的论辩对手。
再者,就第三课题----「清辨与瑜伽行派的诤论焦点的内容与哲
学义涵为何?」而言,在《中观心论》及其注《思择炎》,双方的辩
论焦点,还是「三性的有无」,此亦涉及双方之间的「语言观」、「
缘起观」与「真如观」之不同。 ---- 清辨所批判的瑜伽行派的「三
性思想」之特征是什么?他为什么要批判瑜伽行派的「三性思想」呢
?他如何进行批判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我们从《大乘庄严经论》的「乱喻」、《中
边分别论》的「二取无」、《唯识三十颂》的「三性思想」以及《集
量论》的「他遮诠」被《中观心论》引用,我们可以知道作为清辨对
论者的瑜伽行派的「三性思想」是由弥勒《大乘庄严经论》、《中边
分别论》、无着《显扬圣教论》、世亲《唯识三十颂》、陈那《集量
论》到安慧「注疏」的早期瑜伽行派之「三性思想」。(注2)
就第二个问题 ---- 「清辨为什么要批判瑜伽行派的三性思想呢
?」之问题而言,笔者以为清辨是要彰显自己的二谛观与瑜伽行派的
「三性思想」之不同吧!而中观
页23
自续派(清辨)的「二谛观」与瑜伽行派「三性说」的差异点,在《
中观心论》及《思择炎》中,表现为三点:一、两者的语言观之不同
----「唯名无识」呢?还是「色境实义」呢?以及「总相」是「所分
别性」呢?还是「外境性」呢?二、两者对「依他起性」的评价是「
自相有的存在」还是「世俗有的存在」呢?三、两者对真如的「了得
」的评价不同 ---- 是「胜义谛的存在」还是「生灭有为法」的存在
呢?瑜伽行派肯定前者,清辨则肯定后者。或许是由于这些差异点,
清辨的《中观心论》才要在对瑜伽行派「胜义谛」说以及「唯识诸问
题」的论破之后,继续对瑜伽行派的中心思想 ---- 「三性思想」加
以批判。我们底下分三节,分别介绍清辨对瑜伽行派的「唯识无义」
说(及「总相即所分别」),「依他起性」为「自相有的存在」以及
「真如的了得」为「胜义谛的存在」之批判。
贰、清辨对瑜伽行派「遍计所计执性」唯名无义的语言观的批判----
「色境实义论」及「总相即外境性」对「唯名无义论」及「总相
即所分别」
本节又可分成七个小节----(一)瑜伽行派立论中「因不决定」
且成为破坏「世间极成」,(二)有宗「喻之不当」,(三)有宗堕
损减执之过失,(四)「唯名无义」不成,(五)瑜伽行派的「他遮
诠说」----「总相即所分别」,(六)中观论者的「总相」即「外境
性」,(七)瑜伽行派的「他遮诠论的遮遣」--其中, (一) ─
(四)为清辨对瑜伽行派「遍计所执说」文论难( 54 颂至 58 颂)
;(五)─(七)则是清辨于与「遍计所执性」关连的「他遮诠说」
的论议( 59 颂至 67 颂)。我们分述如下:
一、瑜伽行派立论中「因不决定」且成为破坏「世间极成」(54颂)
清辨《中观心论颂》说明瑜伽行派对于'遍计所执性'占论之不备
如下:
「遍计(梵:kalpita,藏:Kun brtags)不是有,分别之
故( kalitatvata,brtags phyir ),似蛇一般,-- 此不
许,因为在绳
页24
的事实中,(因)不决定之故,又(绳不以自相存在)将成
(世间)极成(grags pa)之损害。」(注3)
从瑜伽行派所提出能立「遍计所执性」的论式如下:
宗:遍计所执性实是相无自性;因:所分别性故;喻:如于
绳分别为蛇的自性。(注4)
清辨认为此种立论中,因(理由)不决定且会导致「世间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