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如你所许)大师不是不了得的话,(如此大师)了得
真如之后;又菩提应成为不平等性(na smat.m,m~nam nid
ma .hgyur),由于真性与显现(智)的差别之故。」(注134)
《思择炎》亦解释如下:
「若(如你瑜伽行派所说)了得所谓圆成实性的真如为有的
话,那么佛世尊就不应成得性(dmigs pa med pa ~nid)----
了得真如之故。上述所宗与经云:「佛是虚空之相,虚空中
相(mtshan ~nid)毕真无。离彼之能相(mtsha~n gshi)与
所相(mtshan nid),顶礼不可得的汝。」"──相违。若如
彼的话,不应成佛的菩提的平等性。何故呢?(盖平等应是无
二性,但是瑜伽行派)所说的圆成实性的一真性(de~nid gcig
)与显现的智(rab tu sna^n ba.hi ye shes)成为二差别之
故,若二者有,由二自体的现观(m.non par rtogs pa),成
差别。」(注135)
对于瑜伽行派之悟入二取无别的无分别智,《法‧法性分别论》
曾如是曰:
「从缘知唯(表)识(dmigs pas rnam rig tsam),观识
不得境(dmigs lasodon rnam mi dmigs);由境无得故(
don rnam mi dmigs pa las),亦不得唯(表)识(nam
par rig tsam mi dmigs)。由此无得故,入二取(g~nis
po)无别(无差别平等,khyad par med pa),二(差)别
无
页57
所得,即无分别智(rnampar mi rtog pa.hi ye she)。无
境无所得(yul med dmigs med),以是一切相(mtshan ma
thams cad),无得所显(rab phye ba)故。」(注136)
瑜伽行派肯定有经由「境识俱泯」的「入无相方使」而达到
「了得二取无(差别)的智」,此「智」即「无分别智」,
亦即二取「无差别平等」。但是这样子的「智」,对清辨的
中观宗而言,还是一种会有「物的生起」的「显现智」;此
「显现智」的「无分别智」还是会有与「真如」(圆成实性
)的「一真性」产生一种「二差别」的情形,亦即有「能相
」与「所相」的差别产生;然而,只要有「二差别」、「二
相」,彼就违害「佛菩提」的「平等性」。因为佛菩提是无
二、一昧、一相及「平等性」的。(注137)
九、了得真如的觉从无始之阿赖耶识中不生
以上是就「法性」的「无之有」的层面,来论难「了得真如」的
「觉」之可能性;清辨这里更就「法相」的「依他起」如何过渡「法
性」的层面来论难此「了得真如」的「觉」「生起」(utpatti)的
可能性。清辨《中观心论》论难了得真如的觉从无始的「阿赖耶识」
中生起如下:
「了得真如之觉,由功能(nus pa)未安置,如何生起呢?
如同云:"显覝为空花(nam mkha .hi me tog snan ba.hi
blo)的觉,功能未安置"一样不应理。」(注138)
《思择炎》进一步解释如下:
「(若由世间所知而言,)汝(瑜伽行派)安立所谓:阿赖
耶识(kun gshiornam par shes pa)由于是具无始时者,
眼等一切生起识(转识,pravr-ttivij~naana)生及灭中,
彼每一次都在阿赖耶识中安放自自功能(ra^nra^n gi nus
pa),由这些功能,由境、根、识种种而成异熟( yon su
smin pa ),只要生起( hkhor ba, 轮回),就由阿赖耶
识现成(mno.n par grubopa ) " 云云。由彼,有关凡夫
异生见真如之事,了得真如的觉一度未生的的情况中,由于
见彼真如的觉绝不生立故。(了得真如的觉)不生,从而灭
也无,藉由不灭者,于阿赖耶识中,或安置功能;彼成为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