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经典文献 >> 各种佛教史料 >>

一组珍贵的佛教史料(3)

分享到:

 

以自安怡。美目清阳,巧笑峨眉。细腰纤手,弱骨丰肌。附身芳洁,触体如脂。狂心迷惑,倒想自欺。至如意识攀缘,乱念无边,靡怀善想,

 

皆起恶筌。如是六尘,同障善道。方紫夺朱,如风靡草。抱惑而生,与之偕老。随逐无明,莫非烦恼。轮回火宅,沉溺苦海。长夜执固,终不

 

能改。迍否相随,灾异互起。内怀邪信,外纵淫祀。排虚枉命,蹠实横死。妄生神祐,以招福祉。前轮折轴,后车覆轨。殃国祸家,亡身绝祀

 

。初不内讼,责躬反己。皇天无亲,唯与善人。外清眼境,内净心尘。不染不取,不爱不嗔。如玉有润,如竹有筠。如芙蓉之在池,若芳兰之

 

生春。淤泥不能污其体,重昏不能覆其真。雾露集而珠流,光风动而生芬。为善多而岁积,明行动而日新。常与德而相随,恒与道而为邻。见

 

净业之爱果,以不杀而为因。离欲恶而自修,故无障于精神。患累已除,障碍亦净。如久澄水,如新磨镜。外照多像,内见众病。既除客尘,

 

反还自性。三途长乖,八难永灭。止善既修,行善无缺。清净一道,无有异辙。唯有哲人,乃能披襟。如石投水,莫逆于心。心清冷其若冰,

 

志皎洁其如雪。在欲绝其既除,怀忧畏其亦灭。与恩爱而长违,顾生死而永别。览当今之逸少,想后来之英童。怀荆玉而未剖,藏神器而存躬

 

。修圣行其不已,信善积而无穷。永劫扬其美名,万代流于清风。岂伏强而称勇,乃道胜而为雄。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九) 

 

         《忏悔文》  [南朝] 沈约

 

  弟子沈约,稽首上白诸佛、众圣:
  约自今生以前,至于无始。罪业参差,固非词象所算。识昧往缘,莫由证举。

 

  爰始成童,有心嗜欲,不识慈悲,莫辨罪报。以为毛群、魪品,事允庖厨,无对之缘,非恻隐所及。晨剉暮爚,亘月随年,啖腹填虚,非

 

斯莫可。兼曩昔蒙稚,精灵靡达,遨戏之间,恣行夭暴。蠢动飞沉,罔非登俎。倘相逢值,横加剿扑。却数追念,种汇实蕃。远忆想间,难或

 

详尽。又暑月寝卧,蚊虻噆肤,忿之于心,应之于手,岁所歼殒,略盈万计。手因怒运,命因手倾,为杀之道,事无不足,迄至于今,犹未顿

 

免。又尝竭水而渔,躬事网罭,牵驱事卒,欢娱赏会。若斯等辈,众夥非一。

 

  党隶宾游,愆眚交互,或盗人园实,或攘人刍豢。弱性蒙心,随喜赞悦,受分吞赃,皎然不昧。性爱坟典,苟得忘廉,取非其有,卷将二

 

百。

 

  又绮语者众,源条繁广。假妄之愆,虽免大过。微触细犯,亦难备陈。
  又追寻少年,血气方壮,习累所缠,事难排豁。淇水上宫,诚无云几。分桃断袖,亦足称多。此实生死牢阱,未易洗拔。
  灌志惨舒,性所同禀。迁怒过瞋,有时或然。厉色严声,无日可免。
  人言谑行止,曾不寻研,触过斯发,动沦无纪,终朝纷扰,薄暮不休。来果昏顽,将由此作。前念甫谢,后念复兴。尺波不息,寸阴骤往

 

。愧悔攒心,罔知云厝。

 

  今于十方三世诸佛前、见在众僧大众前,誓心克己,追自悔责。收逊前愆,洗濯今虑,校身诸失,归命天尊。
  又寻七尺所本,八微是构,析而离之,莫知其主。虽造业者身,身随念灭。而念念相生,离续无已。往所行恶,造既由心,行恶之时,其

 

心既染。既染之心,虽与念灭,往之所染,即成后缘。若不本诸真谛,以空灭有,则染心之累,不卒可磨。今者兴此愧悔,磨昔所染。所染得

 

除,即空成性。其性既空,庶罪无所托。布发顶礼,幽显证成。此念一成,相续不断,日磨岁莹,生生不休,迄至道场,无复退转。
  又彼恶加我,皆由我昔加人。若不灭此重缘,则来恶弥遘。当今断绝,永息来缘。
  道无不在,有来斯应。庶达今诚,要之咸达。

 

(《广弘明集》卷第二十八)
 
 

 

       《归心篇》   [北齐] 颜之推

 

  三世之事,信而有征,家素归心,勿轻慢也。其间妙旨,具诸经论,不复于此少能赞述。但惧汝曹犹未牢固,略重劝诱耳。
  原夫四尘、五阴,剖析形有。六舟、三驾,运载群生。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慧,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明非尧、舜、周、

 

孔、老、庄之所及也。内、外两教,本为一体,渐、极为异,深、浅不同。内典初门,设五种之禁,与外书仁义五常符同。仁者,不杀之禁也

 

;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至如畋狩、军旅、宴飨、刑罚,因民之性,不可卒除,就

 

为之节,使不淫滥耳。归周、孔而背释宗,何其迷也!
  俗之谤者,大抵有五:其一,以世界外事,及神化无方,为迂诞也;其二,以吉凶祸福,或未报应,为欺诳也;其三,以僧尼行业,多不

 

精纯,为奸慝也;其四,以糜费金宝,减耗课役,为损国也;其五,以纵有因缘而报善恶,安能辛苦今日之甲,利益后世之乙乎?为异人也。

 

今并释之于下云:

 

  释一曰:夫遥大之物,宁可度量?今人所知,莫若天地。天为精气,日为阳精,月为阴精,星为万物之精,儒家所安也。星有坠落,乃为

 

石矣。精若是石,不可有光,性又质重,何所系属?一星之径,大者百里。一宿首尾,相去数万。百里之物,数万相连,阔狭从斜,常不盈缩

 

。又星与日、月,光色同耳,但以大小为其等差,然而日、月又当石耶?石既牢密,乌兔焉容?石在气中,岂能独运?日月星辰,若皆是气,

 

气体轻浮,当与天合。往来环转,不得偕违,其间迟速,理宁一等。何故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各有度数,移动不均?宁当气坠,忽变为

 

石?地既滓浊,法应沉厚。凿土得泉,乃浮水上。积水之下,复有何物?江河百谷,从何处生?东流到海,何为不溢?归塘尾闾,渫何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