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年三月九日写毕,比丘法灯书。
其年即为公元787﹔而伯希和P.二二八七﹔而伯希和P.二二
八七写卷则有
丙申年一月日书记。
其年即等于公元816。如此,若我们说「二十二问」完成于
公元787之前,因其距辩论会甚近,或许是合乎情理。于西
元787,若昙旷仍在世的话,他应有八十二岁。这样,我们
假定「大乘二十二问」是作于公元781与787之间。依其健康
情况作决定,他不可能生活比八十多岁的中叶为更长。
十一、二十二问的特质与分类
如上所述,赤松带赞王的质问是与辩论会有联系,虽然
其范围被扩
88页
充,籍以包括大乘教义诸如三身Trikaya涅盘等等。依照讨
论性质作了下列分类,那给予我们对全部题目的范畴一个鸟
瞰。
I. 菩萨行持的各方面﹕
甲、使众生离苦之道(第一问)。
乙、内修第一行法是与其外在行为有关(第二问)。
丙、在十地中的菩萨,有些有相有识,另一些则没有
﹔行动是与相,识有关(第九问)。
丁、菩萨证取解脱的准备次序(第十问)。
戊、菩萨于涅盘与轮回无有差异(第十二问)。
己、菩萨所知不着涅盘,亦不染世间(第十三问)。
II. 凡夫的修行﹕
甲、身、口、意修行的次序(第三问)。
乙、于五浊恶世,自己无缚,他人亦未得解脱(第四
问)。
丙、众生行菩萨行及发菩心之道(第八问)。
丁、众生修习菩萨的智慧与方便之道(第十四问)。
III. 关于三乘间的趋向,行持及证取的差异﹕
甲、他们间于六尘境所见之差异(第十五问)。
乙、他们之初发心(第十六问)。
丙、他们之涅盘不同的种类(第十七问)。
丁、三乘之分类或为方便说,及声闻与圆觉成佛之不
定性(第十八问)。
IV. 佛陀之成就﹕
甲、佛有有余涅盘及无余涅盘(第五问)。
乙、佛有三身(第六问)。
丙、佛有一切智(第七问)。
V. 法身与涅盘的种类﹕
甲、在佛与菩萨间的法身之差异(第十一问)。
乙、佛之涅盘与声闻之涅盘是不相同(第十九问)。
丙、涅盘于诸法自然而有(第二十问)。
VI. 含藏识与大智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