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为什么以忍耐作为训练慈悲心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捷运上遇见老弱孕孺时,虽然自己身体又累又酸痛,但为了发慈悲心就忍耐站起来,让座给别人,所以慈悲心的基本训练是忍耐。佛陀也把忍耐的程度分为四种:
(1)忍耐困难:对天气的热冷、工作的繁忙等等的忍耐。
(2)忍耐疾病:有时候身体强壮的一些男生也比不上小女孩,可以忍耐自己的病痛。
(3)忍耐与他人冲突: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将受到他人喜爱。
(4)忍耐不跟随烦恼浮动:尤其是管理人要对爱情、金钱和赞美小心谨慎。
p. 315
4.从个人之小点扩为整体
法身寺训练人才的观念是从詹优婆夷来,重视干净、整齐、维护个人的用品和作息时间的管理,因认为处理好个人之小事,才有办法处理好大事。一位泰国不动产公司的老板,是排名泰国前十位的管理高手,曾分享自己的经验说:「我的工作桌不会放任何东西,维持干净。有数据堆在桌上表示你不敢处理它或不知道怎么处理它,另外,表示你的数据管理不好」[69] 塔达奇渥法师说,干净的环境会影响到人的心,使内心感到空阔宽广无染点,当有任何事进来就能专心地处理它。看到整齐的环境,心也会整齐,使内心产生次序的想法处理事情,这是工作效能管理的基本训练。另外,懂得管理自己的四事:衣服、饮食、住所和医药,[70] 也能懂得管理事情,这是资源管理的基本训练。懂得管理自己时间作息的人,也容易管理他人时间和工作时间,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训练。因此,法身寺训练人才的期间,将教他管理好个人的生活作息、个人的四事,以及维护自己和周遭环境的干净整齐,训练期间过后,该人就能应用此管理观念在自己的工作上。
5.熏陶人的制度
法身寺把出家人的工作和居士的工作分得很清楚,比丘和沙弥主要负责闻思(pariyatti)、实践(paṭipatti)、体证(paṭivedha)和开示。优婆塞和优婆夷主要负责学习佛法、修行和协助佛教各种工作。
法身寺训练人时,当修行听法师开示到一段期间,将分派到各个部门工作,该人逐渐熟悉自己工作时,也受到组织制度熏陶。
(1)全体有共同的目标:因创立法身寺的团体都有同一个目标:建立优良修行环境的寺院、培育正僧、培育社会善人。他们以身作则,终身出家奉献生命于弘法工作上,作为后代弟子的学习榜样,发愿终身出家或终身持八戒,工作上没有假日,奉献生命于弘法工作上。护法信众也感到团体的向心力,而能发心护持,使工作效率与发展迅速。
p. 316
(2)认真做事:三十多年前,创始法身寺的成员多为二十多岁,缺乏经验,但因为有心磨炼自己的个性及弘法,尝试从错误中学习。虽然有许多工作达不成目标,也不灰心,不断地检讨改善。以「不行没有,不好不行,要行要好,比好还要更好」作为训诫,因认为做好法务也是一种尊敬三宝的表现。詹优婆夷也曾经说: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认认真真地去做。奶奶没有学问,也没有什么文凭,只有「认真」二字,才能把寺建成。奶奶细想,人之不能把事办成,追根究柢原来是没认真去做,一碰到阻碍便俯首直根,虽然他们当中有的是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奶奶学问也没有,知乎者也一窍不通,什么学位也没得过。然而,奶奶只有「认真」二字,凡事才能成功。奶奶想到未来,我们为人,今生今世尚且「不认真」,来生来世自然只有「失败」可期。故此,今生无论做任何事,都要认真地全力以赴。[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