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南传佛教 >> 历史 >>

佛教组织发展之研究──以泰国法身寺为例(22)

分享到:

 

四、结论

历经七百多年,泰国始终以「上座部佛教」为国教。寺院被认为是社会的重心,负责国家教育和社会服务兼及作为人民聚会场所,使得出家人和人民的关系非常密切。

p. 32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泰国为提升国际竞争力,于是向西方世界学习,实施第一期至第七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计划(1962~1991),国内以工商业发展为核心来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但因为这七个计划都以经济指数来衡量人民生活的富裕、经济的发展,强调物质提升,不强调人民的道德,所以产生社会基准空动化(Normless)和一连串的社会问题。另外,因政府取代了寺院的传统角色:教育和社会福利,使民众和出家人的关系逐渐疏离。

从宗教运动的观点来看,法身寺创立于1970年后,解决了上述问题,培养正僧教导人民道德,减少社会基准空动化和许多社会问题,显示出家人角色的重要性。

法身寺的第一代祖师尊称为帕蒙坤贴牟尼(1884~1959),注重僧伽教育和修行。他往生后由詹.孔诺拥优婆夷留在北榄寺教导静坐,直至一位名叫猜雅文.舒提彭的年轻人来北榄寺跟詹优婆夷学习佛法。他大学毕业后即在北榄寺出家,法名法胜法师(Dhammajayo Bhikkhu),在詹优婆夷的带领下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修行朋友在巴吞它尼府创建法身寺。

笔者经过与法身寺管理比丘和相关人士访谈后,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造成法身寺蓬勃发展的因素如下图。(见次页)

下图的内容既不是为了漂亮而画,也不是强硬地拉近佛法来解释,而是从法身寺管理人的真实经验分享出来。例如:优良修行环境寺院的因素这个题目的应用,已涵盖了全面的发展。地方舒适包括了交通距离、场地的面积、阴凉、干净等等;饮食舒适包含了吃饱、好吃、赶得上时间;人士舒适即是有好的委员和义工,表示要培养好人来招待别人。佛法舒适也包含了佛法的内容和传法的方式。就像笔者在研究问题与范围提到一样,光这个题目即值得写成一篇论文了,但若只有这个题目也看不出法身寺整个架构。一位法身寺长老看到本篇论文后,讲说:「从蓬勃发展的因素可以看出怎么会有今天的法身寺!」

1986年法身寺的学术部门(Acadamic department),召集了许多学者研究巴利三藏,出版大量书籍,从实际应用的观点来提供巴利三藏的知识予读者。现任法身寺住持塔达奇渥法师,在法身寺三十多年的管理中,

p. 324

每遇到问题时,即翻阅三藏寻找解除问题的方式,一边学习一边实用。直至目前,他坦白说:「如果我早一点知道这个方向,就不用浪费这么多时间!」因此,笔者相信,若台湾佛教领导人不轻视此篇论文所提供法身寺蓬勃发展的因素,研读、思考、试用它,将能迅速地奠定组织的基础,不用在错误中学习,把省下的时间花在弘法利生的工作,这是本篇论文最大的期望。

法身寺蓬勃发展之因素

p.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