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莲花》缘起
心是莲花是由居士自发组织建立的一个佛学平台。
《莲心论坛》交流
论坛事务区》 《莲心佛音区
莲心研修区》 《莲心红尘区
佛教人物
高僧|法师 大德|居士
信仰
菩萨信仰 诸佛信仰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南传佛教 >> 历史 >>

佛教组织发展之研究──以泰国法身寺为例(9)

分享到:


1.目的清楚

创始法身寺的团体其目的为:教导道德给大众,以内在和平扩大为世界和平。实际作法为:一、建立具优良修行环境的寺院;二、培养正僧;三、培养社会善人。[31]

(1)依照四舒适(sappāya)[32]作为发展优良修行环境寺院的方法。
  从以上观念,法身寺把寺院的土地明确分为三部份:佛区(buddhāvāsa),即是安放佛像的大雄宝殿;法区(dhammāvāsa),即是讲经说法给信众的地方;僧区(saṇkhāvāsa),即是出家人的寮房。接着依照「四舒适」(sappāya)的观念来发展寺院,如下:

1.场地舒适(āvāsa-sappāya;utu-sappāya):改善寺院的地理,如:多种树木使环境阴凉;打扫整理寺院,使环境清洁整齐。
  2.饮食舒适(bhojana-sappāya):款待洁净饮食给信众,同时也以恭敬之心处理十方的饮食供养,并将信众供养饭菜之餐盘洗净后再归还,更以严谨之心处理供养金。
  3.人士舒适(puggala-sappāya):训练常住法师、沙弥和优婆塞、

p. 299

优婆夷的礼仪,除了以礼貌与亲切来招待信众之外,还要精进修行静坐,以作为信众的典范。
  4.法舒适(dhammassavana-sappāya):不让来寺院的人空手回家,要开示佛法和教导静坐,使他有机会学习佛法,且能应用在生活上。

泰国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一年级学生 Ratana Sevani,参加法身寺夏令营时,分享自己对法身寺的印象是「地方干净、舒适清凉,饮食卫生好吃,让我很想邀请亲戚朋友来这里修行静坐。[33]」

泰国 Ramkhamhang University 二年级学生 Anusorn Kemanusuk,分享自己当法身寺义工的动机说:「第一次来法身寺时,我感动师兄师姐们的热心招待,讲话也很好听,礼仪端正,让我感到自己是团体的一分子,而且他们经常分享许多佛法给我听,使我想当义工做善事,虽然没钱,但我将尽力用此身做善事」。[34]

从两个大学生的例子,可引证法身寺依照「四舒适」(sappāya)的观念来发展寺院后,能让信众体会到适合修行场所,直到固定来法身寺参加活动或当义工。

(2)以《沙门果经》作为正僧的定义
  塔达奇渥法师于其著作《正僧》,分析《沙门果经》[35]把正僧的标准分为以下三层:

p. 300

1.正僧的初层标准:有出家的目的;注意出家人该做的事;有清净业;持戒清净。
  2.正僧的中层标准:自制六根;有理智;知足;舍五盖;证悟色禅。
  3.正僧的高层标准:有智证明的出家人。如三明[36] 、六通[37] 、八明[38] 。

(3)以《教授尸迦罗越经》[39]作为社会善人定义